1975年第7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在毛主席哲学思想指引下努力开展单站天气预报基本图表资料与基本预报工具的改革
    1975(7):6-8.
    [摘要](1108) [HTML](0) [PDF 322.08 K](1070)
    摘要:
    我局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以毛主席的哲学思想为指针,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放手发动群众,人人动手,广开思路,建立了基本资料和基本预报图表,并对原有预报工具进行总结和改进,学习并研究新的预报方法,从而使我局1974年总预报准确率、转折性天气预报准确率、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均较以往有较大的提高,为革命不断取得“管天”的自由。
    2  青藏高原气压低值系统科研会战初获成果
    青藏高原北部气压低值系统科研协作小组
    1975(7):10-10.
    [摘要](1401) [HTML](0) [PDF 103.72 K](1083)
    摘要:
    在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下,西北地区陕、甘、宁、青四省(区)气象局和兰州大学气象专业等单位共同协作,今年2—4月间在兰州中心气象台进行青藏高原气压低值系统科研会战初获成果。这次会战初步完成两个例子的天气条件分析,对盛夏高原北部气压低值系统的发生发展规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根据对个例的初步分析,低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压(暖性)低涡,它
    3  西北太平洋地区1974年台风总结
    1975(7):11-21.
    [摘要](1369) [HTML](0) [PDF 953.76 K](1118)
    摘要:
    本文是1974年度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地区的台风总结。对1974年西北太平洋地区台风的主要特点进行初步分析。全文共分三部分:一、台风的发生发展,二、台风路径,三、影响我国的几次主要台风降雨。一、台风的发生发展出现概况 1974年西北太平洋地区(指105—180°E,赤道到55°N地区)共生成37个台风,与历年相比,超过平均数8个,是显著偏多的一年。其中中央气象台编号29个。37个台风中有29个发生在菲律宾以东洋面,8
    4  《数值预报工作介绍》等
    1975(7):21-21.
    [摘要](1159) [HTML](0) [PDF 72.65 K](959)
    摘要:
    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所二室前不久印发了《数值预报工作介绍》及《数值预报中使用多时刻观测资料的问题》两集(油印本)。前者主要介绍客观分析和资料的处理、自动输入和分析预报图的自动输出,一个有限区域数值预报的五层初始方程模式以及在数值预报中所引进的一些新方法,如二维数、位相空间及有限元法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同时还介绍了水平边界条件的几种给法和战时的分析和预报。后者介绍
    5  《青藏高原气象》
    1975(7):21-21.
    [摘要](1245) [HTML](0) [PDF 72.65 K](989)
    摘要:
    青藏高原气象科研协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四川省气象局科研所)1974年12月编印的《青藏高原气象》译文选,已分上、下两册编印分发。主要内容介绍国外有关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天气、气候与模拟试验等方面的近期论述。共选外文资料13篇,内有《西藏高原在季风中的作用》、《亚洲季风区内大气环流特
    6  近期国内关于寒潮、大风天气预报方面的研究
    牟惟丰
    1975(7):22-23.
    [摘要](1231) [HTML](0) [PDF 211.56 K](1109)
    摘要:
    自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以来,气象科研工作有了很大发展,寒潮、大风方面也大有成绩。全国广大台站对群众经验和谚语进行了大量、广泛地调查验证使用,数理统计方法也得到普遍开展,各气象台站都建立了一些客观定量的天气预报工具,初步解决了天气预报客观化的问题。这对于广大台站预报服务工作的开展会有很大作用。寒潮、大风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较其它方面(如暴雨、冰雹、台风等)相对要少些,这主要是由于对这方面的总结研究在文化大革命以前的十余年中已做了大量工作,已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在天气预报服务工作中也绝大部分可以掌握。而暴雨、冰雹等方面则过去的研究相对地显得少些,“两个服
    7  云物理学研究中当前存在的重要问题
    卢志强
    1975(7):24-25.
    [摘要](1087) [HTML](0) [PDF 199.16 K](1091)
    摘要:
    美国气象学会第二云物理评述小组认为,在云物理的重要科学问题中,大多数都是与降水形成及对降水和雾的控制有关的。从此出发,重点就必需放在施加很小影响即能得出很不同的后果的过程的初期阶段上,实测的成熟状态往往具有多变性就足以证明这一点。同样,减轻严重天气的破坏作用也依靠于所施加的初始影响的增长程度。有关云的各个研究领域必须互相联系而不能截然分开。收集和使用观测资料都应有计划的进行。并应依据手头上的有关资料考虑所观测现象的可能发展情况以及那一些方面需要进一步了解。当发现有需要解析的特征时,可以应用实验室试验来弄清问题。外场观测试验、模式以及实验室试验就应当如此相互配合。云物理的目标是求出一个可以进行推算的模式,以便在数小时前简捷地预报出一个特定的气块的移动、凝结、形成雨、雪及产生闪电、冰雹等现象的状况,预报的准确程度应与我们的测量能力相当。
    8  用特殊性能气象雷达对雹云的研究
    1975(7):26-29.
    [摘要](1102) [HTML](0) [PDF 411.59 K](1033)
    摘要:
    大气中由于强烈对流过程而发生的剧烈天气(诸如雷暴、冰雹、龙卷、大风、暴雨和台风等)直接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自然更加引起人们的重视,所以对剧烈天气的研究是大气物理科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上述的几种天气现象中,由于冰雹更经常地发生,而且从其天气尺度、生命期和活动范围说来,更容易被现代的探测设备所跟踪,因此有可能在不很长远的时期内,对其作更多的了解。雷暴也是普遍而频繁的剧烈对流天气现象,最强烈的雷暴往往与冰雹或大风联系在一起,因此对雷暴的研究也是很广泛的。与雷暴研究的同时,各国对冰雹的研究均相当重视。通过对冰雹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发展防雹技术,减少冰雹灾害,另方面可以增进对强烈对流风暴的了解,为进一步研究其
    9  利用单站探空记录预报冰雹
    1975(7):30-30.
    [摘要](1327) [HTML](0) [PDF 90.38 K](1033)
    摘要:
    冰雹是强对流天气的产物。从形成冰雹的天气来看,探空记录是处于潮湿不稳定状态。我们利用单站07时探空记录制作天津地区冰雹短期预报,取得了某些成效。现将具体指标介绍如下,仅供参考。 1.大气稳定度主要条件是850毫巴与500毫巴(即1500米与5500米)温度差为29℃以上,其次是温度对数压力图上不稳定量大于1000焦耳/千克,即可满足产生冰雹的稳定条件。辅助指标为地面平均温度达30℃。 2.湿度 850毫巴温度减露点小于10℃,或者相对湿度大于50%,就可满足产生冰雹的水汽条件。另外,高空-10℃层的湿度条件也很重要,因为0℃层与一20℃层之间冰水混合区是形成雹的区域,如果这一
    10  《内蒙古自治区及其东、西部毗邻地区气候与农牧业的关系》
    1975(7):30-30.
    [摘要](1202) [HTML](0) [PDF 90.38 K](939)
    摘要:
    中国科学院内蒙宁夏综合考察队气候组与其它学科组配合,于1961—1964年对内蒙及宁夏地区气候与农牧业气候进行了全面野外实地考察,总结了各盟的“气候与农业气候”等专题报告。本书是在1965年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后又于1972—1973年作了补充与修改。书内分气候、农业气候和畜牧业气候三篇,第一篇重点阐明本区气候的主要特点及其形成和变化规律,
    11  台湾省山区的降水
    1975(7):31-31.
    [摘要](1668) [HTML](0) [PDF 85.26 K](1063)
    摘要:
    地形对降水分布有显著影响,根据降水随高度变化的特性,台湾省的降水通常有下列几种类型: 1.季风降水:冬季台湾地区受高压影响,有二支来自于西伯利亚的东北季风气流。经由日本南部暖海面的这支气流要比直接穿过台湾海峡的一支气流更湿些。当季风吹向北部的大屯山和雪山时,山地迎风面的湿空气被抬升并达到饱和。最大降水出现在该岛北部地区。因受潮湿空气层的厚度的限制,山地的背风面成为少雨区、愈向南,降水愈少。夏季,台湾省处于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控制之下,这些季风均在赤道附近越过太平洋,并在台湾
    12  尼泊尔季风后期的暴雨
    李清月
    1975(7):32-34.
    [摘要](1179) [HTML](0) [PDF 294.89 K](1074)
    摘要:
    在夏季季风影响下,尼泊尔6—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80%(见表1),所以从农业角度来看,季风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夏季季风雨的强度和季风开始日期对于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来说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该时期是种植水稻的主要季节。而季风开始日期的预报是气象部门重要而又棘手的问题之一。
    13  日本防雹火箭
    章育仲
    1975(7):35-36.
    [摘要](1177) [HTML](0) [PDF 136.31 K](1054)
    摘要:
    到1972年底日本国家防灾研究中心已经用防雹火箭进行了5年的防雹研究工作。火箭的设计高度是6000—7000米。这个高度是考虑了实验地区上空在冰雹季节的大气平均热力结构。在日本由于作业区人口稠密,因此还要求火箭体积小、轻便、操作安全。一、火前的结构防雹火箭的第一个模型是在1967—1968年间,由三菱重工业公司和日本火器公司研制的。这种火箭被命名为NR CDP-1型防雹火箭(NRCDP是国家防灾中心的缩写)。其结构如图1所示。
    14  苏修的科技情报工作与科研规划
    1975(7):37-37.
    [摘要](1162) [HTML](0) [PDF 88.57 K](1028)
    摘要:
    “国际科学技术情报中心”是苏修利用“经互会”建立的“超国家机构”中的一个。在苏修独自操纵下“国际科学技术情报中心”完全变成苏修控制这些国家科技情报工作的工具。在苏修鼓吹的“国际分工”的幌子下,东欧和蒙古等国的科技情报工作得不到发展,一切都得依赖苏修。苏修并利用其霸权地位,通过这个科技情报中心来支配这些国家的科技工作与情报工作,沿着苏修的轨道行事,以适应苏修的需要。
    15  苏联外高加索水文气象研究所的防雹工作
    1975(7):37-38.
    [摘要](1053) [HTML](0) [PDF 119.67 K](1026)
    摘要:
    在1956—1962年完成的一系列研究外高加索雷暴雹现象工作的基础上,外高加索水文气象科学研究所于1963—1965年拟定并核准该所对雹过程施行积极影响的方案。此方法同时采用吸水性的和结晶状的试剂。用防雹炮弹将直径约为5—10微米的氯化钠(NaCl)粒子作为吸水性试剂,射入成熟的雹云的云底附近和中部,即雷达反射较强的暖部;将碘化银(AgI)作为结晶性试剂引入成熟的雹云的过冷部份,雷达对此部份反射最强。上述这种防雹方法,和所采用的其它方法的区别,主要在于此方法不是增加雹胚的初始浓度,而是改变它们的生长条件。引入吸水性粒子,显著促进
    16  日本海洋气象自动观测固定浮标站
    1975(7):38-40.
    [摘要](2147) [HTML](0) [PDF 258.44 K](1136)
    摘要:
    日本气象厅于1970年在日本海(39°N,133°30′E)建立了第一个海洋气象浮标站,即气象厅一号(JMA—01),紧接着于1971年在气象厅一号东北方向约150公里的地方(39°50′N,134°40′E)建立了气象厅二号(JMA—02)。气象厅一号是从1968年初开始由松下通信工业公司研制的。从1972年起,对二号浮标站的船体进行了所谓的大型化改造,制成了气象厅三号(JMA—03)大型浮标站,于1973年定位在四国南约500公里的太平洋上(29°59′N,135°30′E)。建立这类大型海洋气象自动观测浮标,也做为世界天气监视网(WWW)的观测计划之一,按此计划日本共建四个,即除JMA—03外,还包括1974年8月定位在东海(30°20′N 125°10′E)的
    17  苏联关于地球水量平衡的研究
    1975(7):40-40.
    [摘要](1082) [HTML](0) [PDF 99.96 K](980)
    摘要:
    据塔斯社列宁格勒1975年2月19日电,苏联水文气象出版社出版了一部《世界水量平衡与地球的水源》学术著作,其中附有世界水量平衡图和获自世界一百多个国家的资料,总结了苏联科学家根据“国际水文十年”(1964—1974年)计划所进行的活动。据苏联科学家计算,每年以雨、雪、霜、雹等形式降到地球上的总水量为55万立方公里,比迄今计算的数字多40%,为地球上每年的水源“补充”了相当于45个地中海容量的淡水。他们对地球上各种水进行了详细调查,估计地球上总贮水量为13.86亿立方公里,其中96%以上集
    18  平板相控阵无线机载气象雷达
    马培民
    1975(7):40-40.
    [摘要](1366) [HTML](0) [PDF 11.71 K](1094)
    摘要:
    美国RCA公司新近生产的AVQ-56型机载气象雷达采用了机械扫描平板相控阵无线,借以降低旁瓣,提高效益和增益。这种8瓩的X波段雷达重量约17公斤,计划用于双活塞式发动机或双涡轮螺
    19  学术交流
    1975(7):41-42.
    [摘要](1071) [HTML](0) [PDF 191.40 K](1107)
    摘要:
    《天气数值预报中使用过去资料的问题》,原载《中国科学》1974年11月第6期,兰州大学气象专业丑纪范所作。文内提到从微分方程只是近似的描述了大气中的物理过程的观点出发,提出了在数值天气预报中使用历史资料来考虑场演变的时间连续性问题。通过将微分方程定解问题变为等价的泛函极值问题——变分问题的途径,推广了微分方程的解的概念,引进了新型“广义解”,其本质在于在一个扩大了的较原来微分方程所考虑的函数类要广泛的函数类中来寻找解答,从而使方程的解考虑了历史资料。作者利用希尔伯特空间的理论,
    20  国外专题择要
    1975(7):43-43.
    [摘要](1201) [HTML](0) [PDF 108.32 K](1110)
    摘要:
    (译编7503)《太阳周期和气候》(Солне-чныециклыиклиматы),苏联莫斯科大学教授С.П.赫洛莫夫(Хромов)1973年在《气象与水文》第9期上所发表的一篇争论性论文,现提供参考、分析与评论。文内要点有: 1.太阳活动应看做是太阳内部一定变化的反映,是一个天体物理学因子。它对地磁层和电离层以及部分天气过程有一定影响,但若把太阳地球物理学看成是气候研究的中心和最重要的问题,把整个宏观天气和水文气象过程看作几乎严格地平行于太阳活动的世纪变化过程。把天体物理学看作是现代气候变化的起始原因,并且是整个地球气候变化和振动的最主要的原因,当然,这是毫无根据
    21  业务技术会议
    1975(7):44-50.
    [摘要](1064) [HTML](0) [PDF 688.38 K](1066)
    摘要:
    1975年华东地区汛期降水预报讨论和技术经验交流会于4月4—11日在浙江义乌县召开。会议在总结、检查了1974年汛期降水预报的基础上,讨论了1975年汛期降水趋势,交流了汛期长期天气预报经验。这次会议交流的技术材料共91份,比去年(39份)显著增加,涉及的范围也相当广泛,有群众经验的验证;海一气交换的研究;环流特征的分析;副高活动的统计;时—空问题的讨论;资料处理的介绍等,这充分说明批林批孔运动推动了我国各项事业,包括长期天气预报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通过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广大气象人员提高了路线斗争觉悟,明确了气象工作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激发了为革命钻研业务的积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气象科技编辑部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电话 :010-68407256      传真:010-68407256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