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台风路径预报圆形表示方式
    立平良三 张庆阳
    1981(6).
    [摘要](1447) [HTML](0) [PDF 155.29 K](1136)
    摘要:
    日本气象厅的台风路径预报从1953年开始使用扇形方式表示,到现在已经三十年了。随着气象业务的不断深入发展,最近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扇形方式存在一些问题,有必要进行改革。气象厅预报部从去年开始着手研究改革的方案并且在1981年的台风季节结合实际的台风预报,在内部对改革的方案进行了验证。
    2  数据处理与气象资料自动规格化处理程序
    戴洪华
    1981(6).
    [摘要](1225) [HTML](0) [PDF 537.05 K](980)
    摘要:
    本文由气象资料自动规格化处理系统工程实际,抽象地给出系统的一般性描述,总结出了一般性的数据处理方法,介绍了气象资料自动规格化处理程序曲处理情况和方法以及文件、表格、数据结构及匹配、并置、分离、删缩、置伸等运算及一般大型程序设计过程。
    3  近十年来我国台风天气科研工作的综合评述
    李叔廷 吕兆驩 刘世惠
    1981(6):1-4.
    [摘要](1416) [HTML](0) [PDF 367.14 K](1004)
    摘要:
    台风是一种强烈的天气系统,每当其移近或登陆大陆后,常会带来强风、暴雨、巨浪和大海潮,对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有严重的威胁。近年来,我国对有影响的灾害性天气,特别是台风天气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台风天气预报的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本文对我国台风天气的科研工作作一简要的归纳。
    4  数值天气预报的发展与展望
    马东行
    1981(6):6-8.
    [摘要](1669) [HTML](0) [PDF 0.00 Byte](263)
    摘要:
    本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数值天气天气预报作为大气科学的一个重要成果,日益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切和重视,作为天气预报的一种新方法,已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应用。一、数值预报的产生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张天气图,以后逐渐发展起利用天气图制作天气预报;但是把天气预报建立在物理、数学基础之上,制作定量的天气
    5  关于“第四维”
    1981(6):10-10.
    [摘要](1207) [HTML](0) [PDF 86.86 K](1024)
    摘要:
    “维”这个字来源于拉丁文,意思是“完全地加以量度”。在一条线上要确定某一固定点X的位置,让别人能够根据你的描述找到这个点,办法就是在这条线上先任意确定一个点,称它为零点(0点)。这样就可进行测量X离开0点多少距离,例如2米远。这里存在一个问题,X在零点的哪一侧?我们不妨把X在零点的某一侧叫做 2米;在另一侧叫做-2米。总之,在确定一条线上的一个点时,只需要用一个数字来表达或描述,所以这条线或这条线上的任意一段,就是“一维的”——用一个数字就能“完全地加以量度”。
    6  美国气象学会对人工影响天气的政策声明(1980年10月30日学会委员会通过)
    郝望
    1981(6):11-12.
    [摘要](1126) [HTML](0) [PDF 191.79 K](974)
    摘要:
    一、前言我们能够而且已经有意地和无意地影响天气。愈来愈多的证据表明,一些地区的某些局地天气状况可以用细心控制的播云方法来明显地改变它。越来越多的证据也指出,人类活动和土地利用的改变造成了局地的和区域性尺度的天气的变化。不过,许多证据都是立足于统计学方法而未经必要的物理研究来解释和证实所提出的效果。所以,人工影响天气(包括有计划的和无意识的)这门学科主要地仍然是处于探索性研究和试验阶段。
    7  二维
    1981(6):12-12.
    [摘要](1030) [HTML](0) [PDF 97.83 K](934)
    摘要:
    在一平面上,例如一张纸上,要确定在它面上的某一点X的位置,也可以任意在这个面上先确定一点为零点,然后测定X离开它的距离。但是由于它是在一个面上,所以需要明确X是在0点的哪个方向。如果规定朝北和东为正,朝南和西为负,那么必需要用两个数字才能确定这个固定点的位置。换句话说,平面或平面的任意一部分都是二维的。
    8  三维
    1981(6):12-12.
    [摘要](1066) [HTML](0) [PDF 97.83 K](922)
    摘要:
    在任何空间——房间也好、宇宙也好,要确定空间内任何固定的一点的位置,除了要明确它是在零点的那个方向外,还要明确它是在零点的上面或下面,这样就必需要三个数字(南—北、东—西和上—下)。所以任何空间都是三维的。
    9  全球大气化学成分监测的回顾
    D.H.帕克(Pack) 李丽
    1981(6):13-14.
    [摘要](1261) [HTML](0) [PDF 228.91 K](1053)
    摘要:
    本文准备从1955年建立欧洲大气化学监测网和1956年举办国际地球物理年活动谈起,以便对二十几年走过的路程和研究的进展情况做一回顾。如同物理学的各个方面一样,我们取得的许多成就是与高精度和高灵敏度的仪器的发展和推广分不开的。就灵敏度来讲,二十年前后相比要高出好几个量级。气相色谱仪可以检测出大气中10~9到10~(12)分之几的成分;质谱仪对如此低浓度的物质的分辨性能良好;红外光谱仪也要比20年前同类产品先进得多;目
    10  中美联合探空站的设备概况
    张奎林 谭月香
    1981(6):15-20.
    [摘要](1159) [HTML](0) [PDF 547.18 K](987)
    摘要:
    1979年8月,在北京建立了中美联合探空站。这是按照中美大气科学技术合作协议建立起来的一个半自动的探空站。全部设备系美国国内目前所普遍使用的3610MINI-GMD2/B系统。该系统由球载无线电探空仪、测风装置AN/GMD-2A、探空记录器AN/TMQ-5和3610高空大气数据系统等部分组成,用于对高空大气的风向、风速、气温、气压和湿度等气象要素进行综合探测。图1为联合探空站设备的系统结构示意图。测风
    11  四维
    1981(6):20-20.
    [摘要](1069) [HTML](0) [PDF 97.28 K](958)
    摘要:
    当我们要描述的不是固定的点,而是位置随时间而变化的点,例如在房间里正飞着的一只小蚊子。那么还要给出第四个数字来表示时间。因为这只蚊子只在某个瞬间才位于空间的某个位置,必须把这个瞬间也判断出来才能完全地加以量度。宇宙间的任何事物
    12  农业气象理论研究的进展
    О.Д.西洛钦柯(Сиротенко) 连山
    1981(6):28-30.
    [摘要](1226) [HTML](0) [PDF 275.13 K](966)
    摘要:
    研究和科学地解释环境水文气象条件和作物生产能力之间的关系,是农业气象科学的中心任务。解决这一问题,可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采用描述性的方法。为了科学地阐明天气条件和植物状态间的关系,参考了农学和植物生理学方面的经验;此外,对近地面层和土壤水分和热量交换过程,也做些定性分析。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寻找“天气-作物”模式输入参数和输出产品之间的直接经验关系。在这一研究阶段里,已找出了许多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天气条件与作物的关系。现行的农业气象为农业服务的系统,基本上就是建筑在这些经验关系上的。
    13  大豆—天气分析模式
    A.C.拉维洛(Ravelo) W.L.德克尔(Decker) 王石立
    1981(6):31-32.
    [摘要](1194) [HTML](0) [PDF 129.67 K](1039)
    摘要:
    1.引言作物-天气的定量关系可以通过生理学的模式、统计学的模式或二者结合而得到。“作物-天气分析模式”属于后一种类型。本文利用贝尔(Baier,1973)和罗伯逊(Robertson,1974)提出的相类似的方法,应用的模式定义为两个或多个函数的乘积。这些函数各自代表某一特定的作物反应(即产量)与所选取变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贝尔,1973)。这些变量是随作
    14  飞行中大雨可能比风切变更危险
    1981(6):32-32.
    [摘要](1152) [HTML](0) [PDF 59.43 K](945)
    摘要:
    美国戴顿(Dayton)大学研究院一航空气象研究小组进行了飞行着陆数字模拟,认为大雨冲击飞机有四种效果:(1)空气动力上的损失:“因雨水而粗糙不平的机翼改变了机翼和机身周围气流的流型。机身和机翼两者的阻力约增加5—20%,甚至高达30%”。(2)动量损失;雨水对飞机的冲击会发生水平动量和垂直动量的损失而使进近阶段的空速迅速降低。(3)水膜作用:使飞机重量增加约1—2%。(4)迎面冲击:雨水碰撞飞机正面部分能在飞机上产生力矩。
    15  风洞在现代的应用
    马淑芬 吕越华
    1981(6):33-35.
    [摘要](1342) [HTML](0) [PDF 325.46 K](1117)
    摘要:
    人们不可离开空气而生存,因此相对于地面流动的风和人类也就结下了不解之缘。然而,自然界中的风是多变的,只在大气中观测风来进行研究是不够的。科学实践激发人们通过用实验室和自然环境测量相结合方法进行研究。风洞就是人们研究风的实验室之一。在航空工业、气象、环境保护以及建筑业等领域内有着广泛的用途。
    16  关于计算湿绝热线的讨论
    李洪勣 雷雨顺
    1981(6):35-38.
    [摘要](1764) [HTML](0) [PDF 308.15 K](1519)
    摘要:
    一、引言“温度-对数压力图解”这样的简易工具,今后很长时间仍有广泛的用途。目前,它是我国台站分析预报雷雨、冰雹、飑线等强对流天气的一种基本图表。然而,很多人已经注意到,我国正式印行的“温度-对数压力图解”上的湿绝热线有明显的误差,用它查出的θe(即θse)与用电子计算机根据公式计算的数值可差3—5℃。本文的目的,讨论计算湿绝热线的各种公式,并将其数值结果与“图解法”比较,以提供绘制新“图解”的可靠参考。
    17  中文气象期刊题录索引(续)
    1981(6):39-47.
    [摘要](1456) [HTML](0) [PDF 611.66 K](990)
    摘要:
    天气学P44也谈梅雨期标准—安徽省气象台邓剑华;《气象》,中央气象局气象月刊编辑部,198。,.嵋3,16 索取号:P4一1一80P44划定梅雨期应以环流的季节调整为主—江苏省气象台周曾奎;《气象》,中央气象局气象月刊编辑部,1980,泄9,14一16 索取号:P4一1一80P44对入梅期的几点看法—上海中心气象台许以平;《气象》,中央气象局气象月刊编辑部,198。,。飞鳃,16 索取号:P4一1一80P44长波不稳定发展的传播与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的关系—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缪锦海;《气象学报》,中国气象学会,1980,Vol.35,.脑3,269一27印 索取号:P4一9一80P44区域梅雨…
    18  新书架上
    1981(6):47-47.
    [摘要](1061) [HTML](0) [PDF 106.39 K](1012)
    摘要:
    《基本气候要素的小气候变化》(苏)E.H.罗曼诺娃著,王炳忠译,1981年科学出版社出版,284页。本书是一本有关小气候方面的专著。书中综合了作者多年来从事小气候研究工作的结果,介绍了暖季丘陵地形区域降水的再分配、不同湿润度地带内坡地的蒸发力、丘陵地形条件下土壤的湿润状况,岗峦起伏地区风的状况以及小气候图的绘制方法等。此外,作者还就气象情报资料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开展中、小气候的研究,提出某些方法。作者还在本书中给出了苏联境内基本气象要素的小气候变化数值以及某些气象指标的空间变异性。
    19  《气象科技》1981年目录索引
    1981(6):48-49.
    [摘要](1045) [HTML](0) [PDF 169.37 K](1047)
    摘要:
    一、气象观测和仪器装备铝箔取样器的收集效率·········“·“····“···“·(1~14)西德118型太阳辐射仪······“·”·“·”·“·“·”一(1一21)遥感技术在农业气象上的应用”·“·”·”···“·…(1,26)气象卫星二十年·“·““,···“·”·“·”·“····”··一(2一7)西德的气象仪器检定设备·“·············”“··一(2一38)日式山区用百叶箱“·”····“·“················”一(2一39)机械式速度和高度计算器····”“··“·“”·”·”一(2一40)j…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气象科技编辑部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电话 :010-68407256      传真:010-68407256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