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我国的古气候研究
    张德二
    1982(4):1-9.
    [摘要](1564) [HTML](0) [PDF 863.03 K](1311)
    摘要:
    古气候学这一多学科综合性研究领域,近十余年来获得了长足进展,这是因为许多原因使得古气候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一些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也促进了这一发展。古气候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调查古气候变化的证据,还原或重建古气候,给出气候要素序列和气候变化模型;探讨气候变化机制和原因。我国的研究偏重在前面两项。古气候包括史前气候(又称地质时期气候)和历史气候两部份,二者的时间界限并无定论。我国大致以仰韶文化期(公元前3,000年)作为历史气候的开端。一、回顾我国的古气候研究可追溯到本世纪二十年代,
    2  苏联关于高耸建筑物积冰研究的进展
    谭冠日
    1982(4):9-13.
    [摘要](1214) [HTML](0) [PDF 402.62 K](1115)
    摘要:
    高耸建筑物如广播铁塔、电视塔、跨江送电线路铁塔等,在冬季一定的天气形势下会有雨淞、雾淞冻结于其构件上面,形成积冰。特别当低云垂及铁塔,积冰尤为严重。例如,苏联设在奥布宁斯克高达310米的气象塔1964—1966年间一次最大的积冰总重量达14183公斤,占此桅杆自重的4.6%。高达541米的莫斯科奥斯坦坚斯基电视塔一次积冰总重量达30000公斤。无论是积冰所造成的垂直荷载,或是由于积冰而增大受风面积所增强的水平风荷载,都是设计高耸建筑物所必须预先考虑到的。高耸建筑物积冰的规律如何,因为长久以来缺
    3  美国气候系统研究概况和八十年代的国家目标
    王鼎新
    1982(4):13-17.
    [摘要](1145) [HTML](0) [PDF 584.96 K](1089)
    摘要:
    美国在过去几年对气候研究进行了许多讨论,对研究的方向和战略取得了一致的看法。这反映在世界气候研究计划和美国国家气候研究计划的气候系统研究部分。这些计划的长期目标是要确定:①气候对各种自然力量和人类活动的敏感程度;②气候变化的可预报性,重点是几周到几十年的气候变化的预报。气候被定义为天气的平均状态。人们关心的空间范围是像美国东北部那样大小的地区。这样大小范围的状态可从模式中求解,气候异常也与这样大
    4  气候研究的现状
    М.И.布迪科 郑志超
    1982(4):18-22.
    [摘要](1238) [HTML](0) [PDF 531.00 K](1059)
    摘要:
    一、气候学领域中的科学革命近来气候学发生了重大变革,也就是人们经常谈到的气候学领域中发生的一场科学革命。过去的气候学基本上是一门经验学科,虽然揭示了现代和古代气候的许多重要规律,但却不能用来定量地解释气侯的成因和许多其他有重大科学及实际意义的问题。在七十年代,气候学发生了变革,这种变革的主要特征有两点:第一、在气候研究上广泛地应用了近代大气物理的理论和实验方法。建立了气候理论模式,对气象观测资料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成功地发展了气候对各种自然过程(包括水文体系、植物生长和地理局地性)发生影响的数值模拟。在观测资料中,除利用常规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外,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海洋探测中获得的日射资料和高空观测资料以及卫
    5  八十年代美国在边界层过程研究方面的重点任务
    邵李芳
    1982(4):23-24.
    [摘要](1178) [HTML](0) [PDF 170.22 K](1100)
    摘要:
    边界层过程对天气、气候、污染等问题的影响很大,近十年来日益受到重视。据了解,目前在美国,无论是日常的天气数值预报模式,或是中小尺度天气的数值模拟,以及长期预报和气候方面,都或多或少地考虑了边界层的作用。下面是美国大气科学委员会组织的边界层专门小组的专家提供的报告摘要。
    6  十年来国外数值天气预报的进展
    廖洞贤
    1982(4):25-28.
    [摘要](1340) [HTML](0) [PDF 364.96 K](1155)
    摘要:
    六十年代后期美国国家气象中心建立了北半球6层原始方程模式预报业务。到七十年代用原始方程模式制作预报的日益增多,到现在已很普遍了。最初,经过几年的实践,人们发现,虽然原始方程模式的预报效果,一般比过滤模式有所提高,但仍有不少问题。1974年加拿大学者罗伯特,对用5层原始方程模式作的北美地区的预报,进行了分析。他发现不同因素引起的预报误差很不一样。如果以预报误差为100,则由于水平截断误差等所引起的误差如表1所示:
    7  八十年代美国在降水预报研究方面的任务
    俞樟孝 翟国庆 黄安丽 王泽厚
    1982(4):28-37.
    [摘要](1214) [HTML](0) [PDF 946.67 K](1052)
    摘要:
    美国大气科学委员会于1979年初建立了“降水过程专家小组”,其任务是负责研究有关降水分析和降水预报现状,并提出今后十年的努力方向。该专家小组于1980年提出了一本报告(Atmospheric Precipitation:Prediction and Research Problems),阐述了三个方面:1.有关降水过程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已有成果;2.降水预报的现状;3.今后降水观测和研究工作的重点。译文是按照原文报告的三个方面进行改写的,主要是删去了许多大家已经比较熟悉的内容,而对新的成果和方向性的建议未作改动。
    8  冰后期世界气候的演变
    H.Lamb 邱杏琳
    1982(4):37-39.
    [摘要](1342) [HTML](0) [PDF 281.80 K](994)
    摘要:
    一、引言尽管我们的生活和环境在各个方面会受到多种多样的天气气候影响,但仍可将过去天气、气候的证据分成三类:1.利用气象仪器有规律的观测;2.描述性天气报告(不包括仪器测定):由生活在当时的观测者、日记记载以及在特殊保存的天气记录簿、各种各样的史册、大事记、帐簿、国家文件以及在海上或港口的航行日记中所记载的天气;3.化石资料或“代用”资料。可通过物理学和生物学来予以推知过去的气候状况。
    9  上海冷暖年热量资源气候特征
    钮福民
    1982(4):40-44.
    [摘要](1331) [HTML](0) [PDF 361.36 K](1096)
    摘要:
    热量资源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特别是对农业生产关系甚为密切,气候是变冷还是变暖?冷暖变化到底如何?农业部门甚为关心。本文试从上海100多年温度资料的变化结合太阳黑子演变,探索冷暖变化规律,冷暖出现时间,冷暖气候特征以及热量资源的变化与农业生产关系。一、热量资源变化近几年来,由于世界气候产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异常”现象,气候变迁问题引起注意。问题焦点是现代气候到底是变冷还是变暖?这种变冷变暖长短周期到底如何?冷暖变化波动振幅到底有多大?张家诚等在“气候变迁及其原因”一文中指出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不同地区的10年平均温度变化尚没有超出1℃的范围,而我国五千年来最暖时期与最冷时期的温度变幅达4℃以上,从历史上看,是一个不大的波动。
    10  生活与气候
    金圣三 崔顺福
    1982(4):44-51.
    [摘要](1207) [HTML](0) [PDF 600.26 K](1109)
    摘要:
    一、气候和房屋房屋作为人类生活的安身之处,它的结构不仅随着气候的冷、暖和风暴的强度不同,而且,随着文化的发展,室内生活的时间越来越比室外多;因此,发展到目前有调节室内气候的设备:暖房、冷房、空调等。1)气候特征和房屋结构随着各地区气候的不同特征,房屋结构也因地而异。在寒冷地区,为了防止热量的散发,房屋的墙壁应较厚,室内使用的一切设备都应用导热率低的材料,门窗应较小,并都是双层的以增加保温的效果。例如,爱斯基摩人的房屋是最好的例子。相反,在热带地区,为了防热辐射,在房子的周围种树或在水上建房子,过着水上生活。多雨的地方,为了屋顶流水快,防止渗漏,屋顶坡度应陡。在潮湿的地区,应使用吸湿性低的建筑
    11  一个应用气象和卫星资料对气候-作物评定的系统
    安顺清
    1982(4):51-55.
    [摘要](1205) [HTML](0) [PDF 408.68 K](1070)
    摘要:
    一、气候-作物评定系统的内容及目的应用气象和卫星资料评定气候-作物系统,其内容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作物的潜力评定,主要分析作物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以便因地制宜种植作物;二是作物状况评定,主要运用近期的气象和卫星资料对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评定,为生产部门提供有用的信息,也可对评定的模式作必要的校正;三是作物产量评定,主要是运用气象和农业资料,设计评定产量的模式。整个体系的示意图如图1。
    12  国外茶叶气象研究概况
    黄寿波
    1982(4):56-60.
    [摘要](1334) [HTML](0) [PDF 446.39 K](1149)
    摘要:
    茶是世界上三大饮料之一,而且居于最重要的地位。茶叶是从茶树上采摘下来的幼嫩芽叶经过精制加工而成的。茶树是多年生的亚热带常绿植物,对气候条件有一定的要求。目前茶树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分布的最北界限为49°N(苏联外喀尔巴阡茶区),最南达33°S(南非纳塔耳),南北跨82个纬度。垂直分布低至海平面,高的达2300米(印尼爪哇岛),低的和高的茶园相差2300米。在这个广大的范围内有50多个国家产茶。1980年全世界生产茶叶3600万担,主要产茶国家有20多个。除我国外,目前茶叶年产量超过100万担的国家有印度、斯里兰卡、日本、苏联、印度尼西亚和肯尼亚,其中印度和斯里兰卡两国的产量
    13  非实时资料处理的基本特点
    盛永宽
    1982(4):61-66.
    [摘要](1236) [HTML](0) [PDF 497.73 K](1056)
    摘要:
    近代气象资料处理,包含极其广泛的范围。从处理的内容上讲,有常规资料和非常规资料,从处理的方式上说,则有实时资料和非实时资料等等。经由通信传输采用实时控制方式处理的资料,一般称为实时资料。除此而外,就称为非实时资料。其具体内容,可列表如下:(?)实时与非实时资料的划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特别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从单机到联机,
    14  美国国家天气局地面观测自动化现状与展望
    S.E.Short 张世忠
    1982(4):66-69.
    [摘要](1514) [HTML](0) [PDF 371.07 K](1151)
    摘要:
    当前,一个限制或削减全部工作和费用的压力正漫延着整个美国联邦政府,国家天气局在八十年代期间必须对此有所准备。同时,又要尽可能地满足广大公众对预报准确率和提高天气服务方面提出的要求。国家天气局准备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1.国家气象中心计算机的更换和继续改进指导产品;2.改进国内通讯(AFOS)和传递;3.提高卫星、雷达(RADAP,多普勒)和地面观测水平;4.改组预报组织。现就地面观测自动化概述如下:目前,国家天气局(NWS)现有人员1,200人,260多个地面观测站提供地面天气观测资料。观测方法仍以人工操作为主。随着各种先进传感器的出
    15  美国气象仪器测试基地——斯特林研究发展中心及其测试项目和设备
    章育仲
    1982(4):69-75.
    [摘要](1176) [HTML](0) [PDF 660.85 K](1199)
    摘要:
    美国国家天气局的技术服务办公室下设有一测试和评估处,其主要任务是对国家天气局所使用而研制的仪器装备的性能及其观测方法和程序进行实验,通过实验确定是否完垒适用于日常业务使用。而这项任务是通过它的测试基地——斯特林研究发展中心来完成的。此中心设在弗吉尼亚州的斯特林,面积约400英亩(1.62平方公里)。工作人员共35人。下分三个科:(1)观测技术发展和实验科,主要是研究自动气象观测,并对测量气象参数的新技术进行评价。(2)功能实验和测试科,主要是对国家天气局已在使用或建议国家天气局使用的装备进行实验测试,找出其在使用和应用过程中的问题;确定新装备在业务环境中的观测精度;管理此中心的自动
    16  数字式微型探空仪
    J.M.Beukers M.Friedman 黄炳勋
    1982(4):75-78.
    [摘要](1286) [HTML](0) [PDF 340.58 K](1156)
    摘要:
    一、引言测量大气参数的探空仪按惯例是一种产生某种与传感的状态成比例的讯号的模拟仪器。把传感器的输出转换成电讯号,需要高度精确,这使模拟技术达到了它的极限。尽管许多精巧的方法已设计得使转换过程中的误差减至最小,但还是有必要在工厂和(或)就地进行校准工作。再者,在探空仪中产生的模拟讯号必须不失真地或者不中断地(如在遥测讯号接收很差时)发送至地面。如果接收资料的地面站在无人干预情况下用自动处理技术产生标准的探空报和测风报,这一点就特别重要。数据库中的错误的、有干扰的、或者假的数据,都将导致特性层选择的错误。目前市场上的数字器件为传感参数的测量提供了一个诱人的直接方法,使用这种器件就不需要模拟变换,探空仪发出的经过奇偶检验的数字数据流,
    17  石英露点计
    祁纯阳
    1982(4):79-80.
    [摘要](1597) [HTML](0) [PDF 110.10 K](1128)
    摘要:
    为了测定空气的湿度,根据不同的用途可采用不同的测定仪器。这些测量仪器可有以下几种方式:毛发式、干湿球式、氯化锂式、湿敏电阻式、电容式、冷却式等。在这些测定湿度的方式中,冷却式露点计用测定露点的基本原理来检测露点温度精度好、可靠性高。日本横河电机制作所研制的采用石英振子作为结露检测元件的石英露点计已经问世。这种露点计感应元件不容易受到脏污的影响,并能自动地识别露点和霜点,同时也改善了以往一些冷却式露点计的特性。其主要用途是用来校准湿度计、精密的湿度测量以及空气的干燥度控制中的低露点测定等。
    18  涂长望同志(1906—1962)主要学术著作
    1982(4):81-81.
    [摘要](1151) [HTML](0) [PDF 77.80 K](1114)
    摘要:
    [1〕ehang一wang Tu,ehin。Raj。rall and world weather.宙e爪。‘。可‘,e丑。yaz万et.厅。。·,v。一 4 .No.38.1934.〔2〕涂长望,中国雨量区域的分类.气象研究所集刊,第五号,1935.〔3〕涂长望,我国的水灾可以避免吗?气象杂志,第11卷,In一116页,1935.〔4〕涂长望,峨眉山泰山
    19  中文气象科技资料目录
    1982(4):82-90.
    [摘要](1362) [HTML](0) [PDF 580.94 K](1097)
    摘要:
    综合气象P 4 820582波谱分析在气象学中的应用—黄忠恕;《气象科技》,中央气象局情报所,1982,地1,37一42P4一1(313)820583日本应用气象研究部的研究工作现况—马鸣宇;《气象科技动态》,中央气象局情报所,1981,池11,5一8:P4一1(512)820584苏联实脸气象研究所的工作简介—王素梅,
    20  学点英语
    1982(4):91-92.
    [摘要](1277) [HTML](0) [PDF 137.20 K](1034)
    摘要:
    (二)气压、温度和密度我们已经知道,大气由多种气体混合组成,其中氧和氮最多。这种混合直到100公里高度基本上保持不变。在此高度以下,空气的密度相当大,足以使各种气体分子间经常发生碰撞,从而使空气保持充分的混合。在100公里以上,空气密度逐渐变小,小到各种气体分子间发生碰撞的次数不再能使空气保持充分的混合。大气的成分发生了变化,较重的气体在底层,而最轻的气体在顶层。这就是说,大
    21  新书架上
    1982(4):93-93.
    [摘要](1144) [HTML](0) [PDF 94.63 K](1028)
    摘要:
    《农业气象学方法》(英)史密斯(Smith,L.P.)著,于系民译,农业出版社出版,1981年8月,217页。本书主要论述农业气象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著者三十多年来从事本学科基础研究的经验和体会,论述了农业气象学及其各分支学科的具体内容、意义和方法,指出了农业气象学发展的途径。本书是科学进展的综合性评述著作,分为农业气象学的意义、资料、植物、畜牧、土壤、技术措施以及灾害的农业气象学方法等七章,可作为系统了解西方国家农业气象学基本情况,借鉴其方法,发展我国农业气象学的一本参考读物。××××××《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导论》王斌等编译,海洋出版社出版,1981年7月,551页。本书主要根据 J.Pedlosky 教授著的《Geophy-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气象科技编辑部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电话 :010-68407256      传真:010-68407256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