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新书架上
    1987(4).
    [摘要](998) [HTML](0) [PDF 90.28 K](942)
    摘要:
    《Atmospheric Chemistry:FUNDAMENTALS AND EXPERIMENTAL TECHNIQUES》(大气化学:原理和实验技术) BARBARA J.FINLAYSON-PITTS、JAMES N.PITTS JR著,JOHN WILEY & SONS出版,1986年,1098页。本书共十五章,分成九部分。第一部分综述了对流层中污染空气的一些相互作用。内容包括空气污染的历史发展,地球大气的描述,关于空气污染成份的一些综合介绍。第二部分介绍光化学过程的原理和一些实际问题,介绍对流层低层白日的化学
    2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与农业气象研究
    内(山鸟)·善兵卫 温福光 陈敬泽
    1987(4).
    [摘要](999) [HTML](0) [PDF 165.11 K](878)
    摘要:
    1.前言以1972年全球性的大干旱作为转折点,持续约二十年的气候稳定期结束了,从而进入新的气候变动期。八十年代以后,气候变化不仅没有减弱,相反倒有增大的趋势。因此,从超级农业大国的美国、苏联开始,进而到其他大小国家,农业生产都表现出很大的波动性。同时,由于约连续十年的非洲中部干旱,受旱地区的许多人处于饥饿状态,这些情况都直接影响着社会安定和发展。而且,由于人类活动也改变着大气环境
    3  中尺度天气数值模拟及近年来国外的进展
    朱复成
    1987(4):1-7.
    [摘要](1089) [HTML](0) [PDF 631.65 K](971)
    摘要:
    一、引言随着大尺度过程研究和大尺度中、短期数值预报不断取得进展,气候变化及甚短时天气的研究已列入了议事日程,并日益为人们所重视。这不仅是由于大气系统本身具有从湍流微团到超长波这样宽广的尺度谱,即包含各种不同尺度的系统,而且各种不同尺度系统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因此,研究大气运动规律必然要包括对气候规律和短时规律(中小尺度系统规律)的研究。其次,人们对中尺度天气的重视还由于它们在实际中的重要性。如果说猛烈的中尺度系统如台风、飑线、雨团等常直接造成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那么,看来是微弱、平常的中尺度环流如海陆风环流、城市环流等在一定条件下也会给人类带来伤害。据Pielke的估计,美国
    4  气象统计分析与预报在国外的新进展
    黄嘉佑
    1987(4):8-14.
    [摘要](1245) [HTML](0) [PDF 544.88 K](1077)
    摘要:
    本文介绍了国外气象领域中应用统计方法的趋势和某些新进展。着重指出无论是天气-统计、统计-动力和统计方法本身都在不断发展。
    5  季风环流对不均匀加热的敏感性试验
    陈受钧 Lorenzo Dell''''osso 陈明萱
    1987(4):15-23.
    [摘要](1210) [HTML](0) [PDF 786.94 K](965)
    摘要:
    考查了季风环流对湿过程响应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季风环流中潜热是主要的反馈过程。由于这种过程,在对流层低层从阿拉伯海到中国南海的西南季风气流和在对流层高层的南亚上空的东风急流在暴发期和活跃期都显著地增强。在活跃期期间表面潜热通量(大部分在海洋上)对环流的维持是重要的,但对暴发期则是次要的。
    6  半拉格朗日-半隐式时间积分方案
    皇甫雪官
    1987(4):24-30.
    [摘要](1246) [HTML](0) [PDF 383.70 K](1151)
    摘要:
    加拿大在数值天气预报时间积分方面的研究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其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现根据加拿大A.Robert的简要论述介绍如下。
    7  地形重力波拖曳效应的参数化
    乌元康
    1987(4):31-33.
    [摘要](1492) [HTML](0) [PDF 216.21 K](1080)
    摘要:
    当稳定的层结气流越过不规则地形时,会激发地形重力波,在合适的条件下,这种重力波会向上传播。这种重力波的传播与大气静力稳定度、垂直风切变等有关,而且在垂直方向可以传播到很高的高度。为了在中期数值预报和气候模拟中,解决由于地形引起的系统误差,例如纬向风太强、急流位置有偏差等问题,就有必要考虑到由于地形激发的地形重力波及其对大尺度气流的作用。观测表明,与地形重力波有关的天气尺度雷诺应力的量级,一般情况下,只有几十个帕斯卡。地形重力波的水平波长也可能只有几十公里。由于数值模式分辨率的原因,
    8  中纬度中尺度对流复合体中的强降水区移动
    J.H.Merritt J.M.Fritsch 牟惟丰
    1987(4):34-37.
    [摘要](1156) [HTML](0) [PDF 314.89 K](1029)
    摘要:
    一、引言对于业务预报员来说,最大的挑战之一是暖季降水的预报。现行的有限区细网格模式业务预报由于对流参数化方面的限制而只有有限的成功。令人特别感兴趣的是在近些年已有了一些与中尺度对流系统相联系的强降水实例研究,尤其Maddox(1980)对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的研究。对MCC的天气学环境也曾由Maddox(1981,1983),Bosart和Sanders(1981),以及Wetzel等(1983)提出过,这对于预报员判断MCC的影响区有帮助。然而对于预报中尺度系统移动速度和方向的指导规则则尚未恰当地揭露和提出来。由于强对流天气所包含的时间与空间尺度(16小时和10~5平方公里)和高的频率(Maddox,1980),这样的指导规则是迫切需要的。
    9  诊断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
    C.A.Doswell Ⅲ R.A.Maddox 温市耕
    1987(4):38-43.
    [摘要](1193) [HTML](0) [PDF 536.34 K](1004)
    摘要:
    本文指出,在天气预报日趋定量化和客观化的今天,预报工作者要避免把客观模式看成“黑盒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仅使用定量模式可能还不足以满足天气预报的需要,必须继续运用关于大气过程的定性信息。在这当中,诊断分析是关键的步骤。
    10  我国三十年(1951—1980)气候若干极值
    林之光 彭道和
    1987(4):44-53.
    [摘要](1172) [HTML](0) [PDF 958.41 K](1031)
    摘要:
    本文主要利用国家气象局北京气象中心资料室编辑的气象出版社出版的《1951-1980中国地面气候资料》以及国家气象局(中央气象局)资料室和有关省、市气象局先后出版的地面气候资料,挑选了102项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极值(一般取五个)。
    11  硫循环
    R.Harriss H.Niki 陈世范
    1987(4):55-59.
    [摘要](1396) [HTML](0) [PDF 358.99 K](991)
    摘要: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人类活动对世界上某些地区的对流层硫循环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居民区及其下风方。有关SO_2反应和转化,及其在北美洲东部和欧洲西部的分布和输送的文献是很多的。只要选择一部分关于硫循环的文献就可以看出,区域尺度上硫的测量和模式对SO_2的源、输送和人为排放的后果给出了一致的认识。然而,除了对有关人为SO_2的局地的和中尺度的影响了解得较清楚外,全球琉循环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
    12  南极臭氧变化是动力还是化学原因?
    Ka-Kit Tung 贾朋群
    1987(4):60-63.
    [摘要](1140) [HTML](0) [PDF 308.20 K](1072)
    摘要:
    观测表明,南极早春季节臭氧的气柱密度有明显的季节性减少,十月份之后又很快回升,超过春季以前的值。根据南极的特殊环境——相对稳定的环极涡旋,极夜的低温和当太阳重现时臭氧吸收太阳辐射的增加,我们推测存在一个在极地平流层低层为上升运动的反环流圈。涌升流将100百帕以下臭氧含量少的空气带入平流层,可能对早春观测到的臭氧减少起一定作用。同时,南极平流层NO_x(NO+NO_2)的浓度维持一低值[<0.1p.p.b.v.(10~(-9))],有利于卤化物对O_3的催化分解。我们认为多相反应过程和极夜前后通过BrO+ClO→OClO+Br的反应所生成的OClO在早春可能有助于抑制NO_x的含量。但涌升流对氯化物浓度的稀释可能降低O_3光化学分解的有效性。
    13  用机载MSS资料评价地表面热量平衡分布
    川岛茂人 王茂新
    1987(4):64-71.
    [摘要](1172) [HTML](0) [PDF 617.43 K](1019)
    摘要:
    本文论述了用机载MSS(多光谱扫描仪)资料评价小区域地表面热量平衡分布的方法及其应用结果。通过分析在日本茨城县南部秋季白天测得的资料,得到了如下结果:(1)在分析的对象区域,地表面平均温度为19.1℃,与以此平均值为基准的温度差,水面为-11.6℃,森林为-6.0℃,草地+0.5℃,混凝土+3.4℃,沥青+3.8℃,裸地+3.9℃,施肥地+4.8℃。(2)计算得出的分析对象区域净辐射通量平均密度为398W/m~2,若以此值为100,则可求出水面的净辐射通量密度为135,森林为121,草地104,裸地96,沥青95,混凝土77,施肥地68。(3)计算得出的分析对象区域感热通量的平均密度为91W/m~2,若以此值为100,则可求出水面感热通量密度为-31,森林为-8,草地115,裸地146,施肥地154,混凝土237,沥青268。(4)计算得出的分析对象区域潜热通量平均密度为244W/m~2,若以此值为100,则可求出水面与森林的潜热通量密度为183,草地为109,裸地71,施肥地31。
    14  第十五届国际静止气象卫星协调组织会议报告及讨论综述
    许健民 徐建平
    1987(4):74-85.
    [摘要](1151) [HTML](0) [PDF 1.08 M](1050)
    摘要:
    国际静止气象卫星协调组织(CGMS)成立于1972年,其成员是已拥有或明确计划拥有静止气象卫星的国家和组织,目前有美、日、印、苏、欧空局及世界气象组织(WMO)。该组织是一非正式组织,对静止气象卫星系统的体制、资料分发、资料收集、资料存档和检索、卫星资料定标和气象参数提取等进行交流与协调。第十五届CGMS会议于1986年11月3—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我国代表2人作为观察员第一次参加了会议。会议共发表工作报告约70篇。这些报告涉及面很广,对我国发展静止气象卫星系统有较大参考价值。
    15  双线偏振雷达的气象应用
    徐宝祥 叶宗秀 王致君 蔡启铭
    1987(4):86-92.
    [摘要](1374) [HTML](0) [PDF 600.37 K](1206)
    摘要:
    本文概要介绍了气象偏振雷达(主要是双线偏振和圆偏振雷达)应用研究历史和目前发展状况。对于自八十年代以来,在美、英、法、联邦德国、日本,意大利、荷兰以及中国等地加紧进行研究的双线偏振雷达,着重讨论了其探测云雨的基本原理、影响测量精度的诸因子,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对雷达取样与标定的一些考虑。最后说明了把常规天气雷达改装为双线偏振特种雷达的关键步骤和预期在云雾物理研究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的应用前景。
    16  几种气象台站网设计方法简介
    张强 杨贤为 何素兰 耿全震
    1987(4):92-96.
    [摘要](1170) [HTML](0) [PDF 406.33 K](989)
    摘要:
    气象台站网的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天气预报、气候研究和有关工程计划的制订,各国对台站网的设计都非常重视。自苏联把德罗兹多夫-塞普列夫斯基的结构函数作为台站网设计的一种依据以来,信息理论、因子分析、经验模式等新的方法已开始应用于气象台站网设计,目的是寻求适合于不同地区、不同观测要求的站网设计。本文将简略介绍沙特阿拉伯、英国、我国台湾的站网设计方法。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气象科技编辑部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电话 :010-68407256      传真:010-68407256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