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华中区域暴雨数值预报准业务系统
    胡伯威
    1988(4).
    [摘要](1240) [HTML](0) [PDF 338.26 K](968)
    摘要:
    一、引言武汉(华中)区域气象中心在天气预报业务方面重点承担暴雨的指导预报。作为区域中心预报业务技术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武汉暴雨研究所从1985年开始,采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五层原始方程细网格降水预报模式。用了三年时间,以华中区域暴
    2  预报“预报技巧”
    Eugenia Kalnay Amnon Dalcher 胡圣昌
    1988(4).
    [摘要](1551) [HTML](0) [PDF 435.69 K](1023)
    摘要:
    我们已经指出,预报数值天气预报的技巧水平(一个随时间和地点而变化的量)是可能的。这一点已经达到,即使用由5种不同分析开始的预报集合,以它们的集合元之间的离差(使用平均相关度量)作为预报因子。上述分析是先前研究卫星资料影响时导出的,在北半球,随着不同的观测系统而有适度的扰动。如果使用北半球作为验证区域,技巧水平的预报(效果)相当差。这是由于,这样大的区域常常既包含预报得好的区域也包括差的,因而难以鉴别其好坏。但是,如果我们使用按区域验征,则集合预报离差能非常好地预告各个预报的质量。尽管本文所论时间仅涉及一个月,但却包括了所考虑的四个区域中各区域预报水平有较大差异的个例。该方法能够在业务上使用更长时间的延迟预报集合进行试验,以考查它对于不同的区域和天气状况的可应用性。
    3  大气锋附近的上界线问题
    周景林
    1988(4).
    [摘要](1370) [HTML](0) [PDF 299.25 K](1053)
    摘要:
    利用飞机对苏联欧洲地区上空21个暖锋和21个冷锋中尺度结构的观测研究表明,在大气锋上部有1~3个上界线。与周围大气相比,在这些界线内温度和风的水平梯度较大,温度的垂直梯度较小。这些界线在很多方面与高空锋面相似,特别是界线内所特有的、增强的垂直气流常常导致形成较厚的云,有时能形成达到地面的降水。本文介绍了上界线区域内,有关气象场的定量特征资料。讨论了这些界线形成的可能机制。
    4  北半球500hPa高度场上生命期长的大尺度扰动的统计特征
    田口彰一 浅井富雄 黄焕
    1988(4).
    [摘要](1166) [HTML](0) [PDF 730.46 K](1042)
    摘要:
    研究了中等时间尺度(10—30天)的扰动,资料是从1969年到1979年,对每日两次的位势高度分析其高度振幅大于150米的扰动。并选出高(低)压系统持续时间长于7天,直径大于1000公里的共有50个例子作了分析。其中大多数是发生在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两个区域内,并向东、向南和向西移动。它们的三度空间结构表明,从位能向动能转换的斜压能在其生存期间起着显著的作用。
    5  对称不稳定理论
    刘长海
    1988(4):1-7.
    [摘要](1350) [HTML](0) [PDF 550.54 K](1080)
    摘要:
    本文从四个方面概述了对称不稳定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无粘性干大气的对称不稳定问题;粘性大气的对称不稳定问题;湿大气的对称不稳定问题;非线性对称不稳定的研究。
    6  低空急流述评
    牟惟丰
    1988(4):7-12.
    [摘要](1302) [HTML](0) [PDF 550.00 K](1136)
    摘要:
    本文对两类低空急流的特征和差别做了叙述,一类是边界层内低空急流,另一类是边界层以上的天气尺度偏南风低空急流。然后,讨论了天气尺度偏南风低空急流中强烈超地转风的产生原因。
    7  华东中尺度天气试验技术总结
    张丙辰 章震越
    1988(4):13-20.
    [摘要](1321) [HTML](0) [PDF 682.50 K](1086)
    摘要:
    华东中尺度天气试验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气象局组织和领导的对流性天气试验。试验的目的是期望通过研究,进一步弄清楚试验区内对流性天气分布情况以及与对流性天气有关的天气系统的结构、性质、发生、发展演变规律,建立预报模式和方法,改善预报能力。
    8  动力长期预报的技巧
    D. A. Mansfield 袁景凤
    1988(4):44-48.
    [摘要](1120) [HTML](0) [PDF 378.22 K](956)
    摘要:
    本文用英国气象局的5层大气环流模式研究冬季长期预报的技巧。即使用多年平均海表温度,也发现(平均而言)所预报的大尺度环流的某些特征与实际大气的演变相比较,在20天左右的时间内仍有小的但比较清楚的相关关系。利用实测的热带地区的海表温度资料则改进了五年中四年的预报。
    9  干旱预测
    Julius S. Oguntoyinbo 刘德才
    1988(4):48-52.
    [摘要](1448) [HTML](0) [PDF 411.47 K](1092)
    摘要:
    干旱预测是个古老的问题,但最近萨赫勒干旱的严重性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需要改进预测干旱方法,使之具有一定程度的准确性。根据现有的科学水平,干旱预测即使可能,但仍很困难。在探索适当的技术方面,两个主要途径看来是重要的:这些包括遥相关的应用和数值模式的研制。实质上,有时滞的遥相关取决于这样的假设:在全球范围内,任一地区诱发的变化,可能在另一地方产生相应的有时滞差的变化。1972~1973年南美洲的西海岸的厄尔尼诺是一个很好的事例。数值模式的研制不仅考虑到气候因素,而且也考虑到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大气环流模式(GCMs)的研制提供一些线索,可能有助于改进干旱预测的技术。
    10  海洋浮游生物、大气硫、云反射率和气候
    Robert J. Charlson 诚意
    1988(4):52-60.
    [摘要](1489) [HTML](0) [PDF 820.72 K](1071)
    摘要:
    海洋上云凝结核(CCN)似乎主要来源于二甲基硫醚,这种二甲基硫醚是由海水中的浮游生物海藻产生的,并在大气中氧化而形成某种硫酸盐气溶胶。因为云的反射率(进而地球辐射平衡)对于CCN密度是敏感的,故通过温度和阳光对浮游生物繁殖量及二甲基硫醚的产生量的作用,生物对气候的调节是可能的。为了抵消大气中CO_2倍增引起的增温,需让CCN以大约同样速率倍增。
    11  计算蒸发的空气动力学方法
    MOHAMED A. EL-SHAHAWI 许继武
    1988(4):60-64.
    [摘要](2082) [HTML](0) [PDF 307.67 K](1174)
    摘要:
    本文根据非线性地面层模式(Shahawi,1983)建立了一种计算蒸发的空气动力学方法,能计算陆地和水面蒸发率E。根据导出关系计算出的蒸发量受S的影响,S是一个容易得到的系数,它是风速、大气稳定度、测量高度、表面粗糙度、大气压和空气密度的综合体现。导出方程的结果和实测值之间的比较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相当准确和有效。
    12  苏联放牧畜牧业农业气象服务现状、问题和发展前景
    刘树泽
    1988(4):64-67.
    [摘要](1383) [HTML](0) [PDF 395.93 K](1052)
    摘要:
    60年代后,苏联放牧畜牧业的农业气象服务和研究工作逐步进入了有计划的发展阶段。在第11个五年(1981—1985年)计划期间,加强了北方养鹿业地区的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整个畜牧气象工作有了新进展,进一步完善畜牧业农业气象服务体系。现就
    13  水田微气象研究的预测模式的应用
    井上君夫 张庆阳
    1988(4):68-73.
    [摘要](1229) [HTML](0) [PDF 449.80 K](1034)
    摘要:
    1.前言有关耕地微气象环境的系统模式,例如,Stewart和Lemon(1969)的SPAM,堀江(1981)的MICLAM及井上(1985)的水田微气象预测模式已用来定量地评价和预报作物-气象的相互关系。这种系统模式研究的最终目标是预测耕地微气象环境和物质生产动态。
    14  苏联的水文气象和自然资源卫星及其资料的接收与服务
    亓来福
    1988(4):74-76.
    [摘要](1172) [HTML](0) [PDF 184.28 K](1019)
    摘要:
    苏联发射了三类水文气象和自然资源卫星,即《》(流星-自然)型、《-1500》(宇宙-1500)型和《》(流星-2)与《-3》(流星-3)型卫星。由前两种卫星上可以获得自然资源情报,后者则提供水文气象情报。下面就这些卫星的特性、资料接收与服务做一简要介绍。
    15  即将商品化的风廓线雷达
    许继武
    1988(4):77-80.
    [摘要](1197) [HTML](0) [PDF 357.05 K](972)
    摘要:
    连续观测地球大气的三维结构——捕获那些产生我们日常看到的千千万万变化的捉摸不定但却是重要的细微动力结构,一直是许多大气科学家的梦想。随着今年第一批商品化风廓线仪直接用于有关天气业务和研究,这种梦想正在变成现实。这些系统是无
    16  世界气象组织国际探空仪对比
    J. Nash F. J. Schmidlin 黄炳勋
    1988(4):81-89.
    [摘要](1352) [HTML](0) [PDF 542.58 K](1200)
    摘要:
    1.引言无线电探空仪正继续为气象业务提供基本的高空资料。对资料使用者而言,观测到的温度、气压及湿度的精度是头等重要的。业务数值天气分析预报工作者是最感兴趣的用户。从卫星辐射测量反演大气温度廓线也需要参考探空资料。
    17  热管技术在自动气象站中的应用
    B. S. Larkin 张菊生
    1988(4):89-91.
    [摘要](1128) [HTML](0) [PDF 219.05 K](993)
    摘要:
    在加拿大的一些地区,冬季气温常降到—40℃以下。这给设在边远地区的自动气象站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电子器件在低温条件下不能精确地工作;二是蓄电池的容量会因此而下降。为提高自动气象站设备箱的温度,过去一般采用电加热、烧矿物燃料供暖
    18  一种用于实验室的热线式云含水量仪
    W. D. Keith 宗万水
    1988(4):92-94.
    [摘要](1422) [HTML](0) [PDF 161.17 K](1033)
    摘要:
    1.概述在雷暴电荷模拟实验等实验室研究工作中,了解模拟云的液水含量(LWC)是不可缺少的。人们以往都采用烟熏玻璃片、For mvar印模仪、Knollenberg光学探头及干湿表法等手段测定云中液体水含量(LWC),但大多存在着成本高、准确度差或计算繁重
    19  中小型图书情报微机检索系统的初步试验
    张敏
    1988(4):95-97.
    [摘要](1153) [HTML](0) [PDF 271.43 K](1100)
    摘要:
    一、引言随着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用微型机代替人手人脑,对图书情报信息进行贮存、检索和管理,已成为计算机信息管理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计算机管理图书情报,可使用高级语言(如BASIC,FORTRAN等),先将图书情报信息转化为数据文件,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气象科技编辑部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电话 :010-68407256      传真:010-68407256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