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天气中存在奇怪吸引子吗?
    Robert. Pool 张韧
    1993(3).
    [摘要](1458) [HTML](0) [PDF 0.00 Byte](266)
    摘要:
    文中介绍研究者们正在运用混沌学说的一些工具,如奇怪吸引子,以试图增加对大气的了解并提高天气预报水平。
    2  中长期天气预报的新进展
    丁一汇 李小泉
    1993(3):1.
    [摘要](1413) [HTML](0) [PDF 892.41 K](1164)
    摘要:
    1 引言中长期预报(MRF与LRF)定义为3天以上的预报。具体是前者为3天至10天的预报,后者为更长时间的预报(月及季展望)。在60年代以前,中长期天气预报主要根据流型分类及统计方法作出的。预报员通过对这些环流型的主观解释以及对平均槽脊运动进行外推来估计平均形势。然后再根据预报出的环流异常形势凭主观或用统计方法估计未来的温度与降水。后来进一步发展和改进许
    3  EOF在大气科学研究中的新进展
    丁裕国
    1993(3):10-19.
    [摘要](2534) [HTML](0) [PDF 1003.71 K](1934)
    摘要:
    该文全面总结归纳了近几十年来EOF/PCA技术方法在大气科学研究中的进展,尤其是最近十年来的新发展。文中除引进国际上的成果外,还介绍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文后附有较多的参考文献。
    4  天气中存在在奇怪吸引子吗?
    Pool R 张韧
    1993(3):19-22.
    [摘要](1215) [HTML](0) [PDF 411.16 K](1056)
    摘要:
    5  太阳常数测定情况进展
    王炳忠
    1993(3):23-31.
    [摘要](1353) [HTML](0) [PDF 844.50 K](1112)
    摘要:
    1 引言太阳发出的辐射对于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地球上的天气、气候则完全受其入射量及其与地球大气、海洋和陆地相互作用的制约。地球接收的太阳能哪怕只有千分之一的变化,但只要是持续不断的,就会对天气、气候产生重要的影响。也
    6  卡尔曼滤波用于数值天气预报的统计释用
    Kilpi J 射庄
    1993(3):32-37.
    [摘要](1977) [HTML](0) [PDF 538.97 K](1183)
    摘要:
    1 前言近年来,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经常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一个新模式一年之内会面临一或两次较大的修改。如果模式输出的统计特征也随之变化,则释用方程的基础将被破坏。这种状况给应用MOS方法进行统计释用带来很大麻烦。如果方程是用PP方法(完全预报方法)推导而得的,模式变化引起的问题就较少。
    7  分级预报的公平技术评分
    Gand. LS 陆曼云
    1993(3):37-46.
    [摘要](1331) [HTML](0) [PDF 908.06 K](1162)
    摘要:
    许多用于评价离散变量的分级预报的技术评分在某些事件的常值预报比其他事件的常值预报得到更高得分的意义上来说是不公平的。不公平技术评分可能鼓励预报员以其他事件为代价而偏爱于某些事件,因而作出具有系统性偏畸的或不良特性的预报。
    8  热带气旋转向的观测分析
    Hoda. SJ 王世平
    1993(3):47-57.
    [摘要](1459) [HTML](0) [PDF 918.30 K](1080)
    摘要:
    此文用21年(1957-1977)的北太平洋探空资料,研究了大尺度天气型与热带气旋转向前和转向期间的环境场相互作用的问题。这是首次对对流层各层环境风场与热带气旋转向前和转向期间的关系所进行的定量研究。结果发现,热带气旋转向前1-2天,气旋北方、西北方对流层高层的纬向风场有明显的变化。气旋的转向,实际上是当正纬向风在距气旋中心6°时穿入中高对流层开始转向的。如在这个半径出现负纬向风就不会转向。
    9  平流层赤道准两年振荡对爆发性增温的影响
    Holt. JR 魏民
    1993(3):57-66.
    [摘要](1344) [HTML](0) [PDF 909.21 K](1138)
    摘要:
    该文对一个平流层和中间层的全球原始方程模式进行积分,考虑100百帕高度上的行星波强迫作用,平均纬向气流的特征分别取在赤道准两年振荡(QBO)的西风位相和东风位相。在100百帕60°N处取1波最大振幅从100米到400米的各种不同强迫作用下进行积分,对比QBO东西风位相的响应情况。在振幅为100米的弱波情形,QBO的位相对结果影响很小,无增暖产生,但在振幅为400米的强波情形,对结果影响虽也很小,但却可产生强的爆发性增温;在中等振幅(特别是约为250米)的强迫情形,模拟的西风和东风QBO两种情况都可产生大振幅波动和平流层增温。然而在东风位相时,增暖发生较早,并且波的变率大。这些结果与观测定性分析是一致的。
    10  水汽羽、势能轴与强对流性降雨的关系
    Roderick A.Scofield Jacob Robinson 王峰 郑新江
    1993(3):67-72.
    [摘要](1438) [HTML](0) [PDF 485.81 K](1077)
    摘要:
    利用6.7μm水汽图,研究了起源于热带地区和中纬度地区的水汽羽的图像特征与位温(θ_e)的物理关系,以及它们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强天气的位置。最后给出了利用红外云图、可见光云图以及水汽图预报全球尺度、天气尺度、中尺度至风暴尺度强天气的锥形流程图。由于我国准备发射的风云二号(FY-2)静止气象卫星上有6.7μm水汽通道,此文可供广大气象工作者参考。
    11  山地坡度与坡向对卫星地面温度反演及中尺度分析的影响
    Lipt. AE 陆文杰
    1993(3):73-81.
    [摘要](1541) [HTML](0) [PDF 841.90 K](1114)
    摘要:
    在山区一个卫星视场内温度差异可能很大,这使得山区地面温度反演变得更加复杂,温度与山坡相对于太阳的朝向有关,它在很短的距离内可以相差很大。由卫星测得的地面温度偏向于直接面向卫星的亚视场地面元的温度。本文对科罗拉多中部卫星对地观测的星视几何状况对地面温度反演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用一个中尺度模式计算了地面温度,对坡向与坡度角的次网格变化进行了参数化。模拟表明,在科罗拉多山区秋季坡度坡向的影响可以导致局地地面温度变化达30℃。在实际卫星观测条件下反演的地面温度偏差达3℃。不同视角的两颗卫星得出的相对温度偏差可以超过6℃,这还会导致在合并多个数据集时发生混乱。这种偏差的计算受到现有地形高度资料分辨率(约90米)的限制。结果表明如果资料分辨率精细足以表示科罗拉多的详细地形状况或者在陡坡所占比例大于科罗拉多落基山脉的山岳地区做反演,那末偏差会非常大。按照模拟计算出的科罗拉多地区的偏差梯度还未大到足以显著改变周日上坡-下坡环流的强迫作用,模拟中考虑了视角偏差的地面温度反演值被同化到在时间上连续的分析中。由于这种视角偏差引起的误差是系统性的,反演的视角偏差对依赖于遥感资料的气候分析就可能密切有关了。
    12  国内常用旱涝指标的分类研究
    章明亮 李燕欣
    1993(3):81-87.
    [摘要](1563) [HTML](0) [PDF 561.51 K](1149)
    摘要: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提出的旱涝指数已有许多种,即使同一指数,具体的指标亦有所不同。事实上,由于研究的目的和对象不同,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指标。与其如此,不如将前面的工作加以研究、分类,以供今后深入研究和工作参考。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将搜集到的、目前国内刊物上常见的一些旱涝指标筛选出20余种加以研究,并尝试做如下分类:
    13  地面气象观测系统中的数据取样及处理
    郭锡钦 曾书儿
    1993(3):88-92.
    [摘要](1430) [HTML](0) [PDF 428.08 K](1119)
    摘要:
    1 前言在大气测量中,人们总希望测量到的气象参数能反映出代表较长时间间隔和较大面积上的大气特征。在人工观测中,测量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区段内,逐个对要素进行观测的,这样就很难避免各要素在时间上的不同步,也很难避免大气中高频干扰的混迭。自动测量系统则不同,它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对各要素进行巡测,并可通过多次取样、适当选择平均时段和平均方式,取得观测值的平均值,这样就能削弱所不需要的高频周期性振动,从而得到较为理想的实时和
    14  高空资料质量控制的CHQC方法
    翟盘茂 周琴芳
    1993(3):92.
    [摘要](1871) [HTML](0) [PDF 513.23 K](1036)
    摘要:
    该文介绍了目前全球综合高空基准数据集计划中采用的综合静力学质量控制(CHQC)系统。该系统使用一个先进的决策算法,可以成功地检查高度和温度资料错误并订正其中一部分。通过业务运行中对资料错误类型的统计分析,指出了引起资料出错的主要原因。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气象科技编辑部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电话 :010-68407256      传真:010-68407256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