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夜间中尺度对流复合体形成前环境条件的演变
    官凤山
    1994(3).
    [摘要](1289) [HTML](0) [PDF 0.00 Byte](263)
    摘要:
    1985年6月14日,在中部风暴试验俄克拉何马-堪萨斯初步区域试验(PRE-STORM)外场阶段生成了一个很强的夜间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它出现在美国气候上中部暖季降水夜间最大中心附近.本文应用专门的无线电探空测风资料和地面中尺度站网资料研究了支持MCC生成的环境条件在夜间如何演变的.这里所研究的MCC是一个MCC系列中的第4个,是在准静止地面锋以北100—300公里处向东北东方向传播的三个MCC中的一个.MCC经历其最强烈发展区域的特点是,最初在浅薄的楔状冷气团之上为干燥和静力稳定状态(由前面过境的MCC造成)。昼夜变化的低空急流和锋的边界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到3小时就使锋面以上50百帕厚的气层内气块的平均对流有效位能(CAPE)局地增加2000Jkg(-1)以上。我们的分析表明,当1)由于昼夜调整的低空急流把潮湿的、高θe空气向北输送到锋面以上更冷的对流层中层环境区,因而出现特别高的CAPE时,和2)当低空急流末端北部附近特别强的绝热中尺度上升在急流轴上空引起显著的冷却时,准静止地面锋以北地区便成为夜间MCC发展的有利地区.冷却作用和强水汽平流一起消除了对流抑制作用[在自由对流高度(LFC)以下的负C
    2  美国国家气象中心发布的试验性长超前期预报公报
    李小泉
    1994(3):1-7.
    [摘要](1467) [HTML](0) [PDF 481.48 K](1201)
    摘要:
    美国国家气象中心发布的试验性长超前期预报公报李小泉(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从1992年起,美国国家气象中心/气候分析中心建立了一项新的业务,即每年四次发布试验性的长超前预测公报(ExperimentalLong-leadForecastBu...
    3  台湾气象科技的新进展
    周秀骥
    1994(3):7-10.
    [摘要](1705) [HTML](0) [PDF 295.00 K](1326)
    摘要:
    台湾气象科技的新进展周秀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1993年11月30日-12月3日,笔者参加了在台北市召开的《东亚区域环境与气候变迁国际会议)(InternatlonalConferenceonRegionalEnvironment...
    4  夏季风数值模拟的最新研究
    郭其蕴
    1994(3):10-19.
    [摘要](1196) [HTML](0) [PDF 708.82 K](1140)
    摘要:
    综述各国研究机构用各种模式对1987、1988年夏季风做数值模拟研究的结果。
    5  中尺度气象学及大气化学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
    张庆阳 史国宁
    1994(3):19-22.
    [摘要](1261) [HTML](0) [PDF 322.72 K](1206)
    摘要:
    中尺度气象学及大气化学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张庆阳,史国宁(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80年代以来,大气科学在基础研究和许多前沿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既推动了气象业务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有关学科的进步。本文仅就中尺度气象学和大气化学的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做一综...
    6  夜间中尺度对流复合形成前环境条件的演变
    Trier SB 官凤山
    1994(3):23-24.
    [摘要](1228) [HTML](0) [PDF 816.51 K](1198)
    摘要:
    1985年6月14日,在中部风暴试验俄克拉何马-堪萨斯初步区域试验(PRE-STORM)外场阶段生成了一个很强的夜间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它出现在美国气候上中部暖季降水夜间最大中心附近。本文应用专门的无线电深空测风资料和地面中尺度站网资料研究了支持MCC生成的环境条件在夜间如何演变的。这里所研究的MCC是一个MCC系列中的第4个,是在准静止地面锋以北100-300公里处向东方向传播的三个MC
    7  海冰增长解析模式评述
    Leppa. M 黄耀荣
    1994(3):35-42.
    [摘要](1346) [HTML](0) [PDF 539.75 K](1591)
    摘要:
    海冰增长在地球物理学中是一个经典问题,传统上一直被处理为一维的,并且只考虑垂直热输送。最早的解析模式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这为检验海冰增长理论、深入了解其物理机制、得出各种条件下冰层厚度的一级近似提供了很有效的工具。此文描述了海冰增长的物理问题,提出了关于该问题的一个解析模拟框架,并给出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解析解。
    8  近110年来全球地面气温变化
    吉村纯 张庆阳
    1994(3):43-47.
    [摘要](1311) [HTML](0) [PDF 296.37 K](1085)
    摘要:
    近110年来全球地面气温变化吉村纯(东京航空地方气象台)1前言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效应气体增加所引起的地球变暖的危机正在扩大,但现在的科学对气候变化的理解尚不充分,为了预测今后的气候变化需要进行各种研究。在各种研究中对过去实际出现的气候变化的分析是...
    9  美国自动地面观测系统
    陈奕隆
    1994(3):48-54.
    [摘要](1848) [HTML](0) [PDF 455.81 K](1548)
    摘要:
    美国自动地面观测系统陈奕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探测所,北京100081)1引言美国自动地面观测系统(ASOS)是根据美国政府部门,主要是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交通部和国防部为一个共同的目标──提高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和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和...
    10  产生微下击暴流的风暴单体中的闪电活动
    Laroc. P 赵志超
    1994(3):54.
    [摘要](1504) [HTML](0) [PDF 386.50 K](1041)
    摘要:
    产生微下击暴流的风暴单体中的闪电活动P.Laroche等1引言1990年夏天,在佛罗里达的奥兰多利用多普勒雷达和一个两站闪电探测系统进行了联合实验。其目的是研究闪电与对飞机危险的天气状况如风切变、湍流和强降水之间的关系。闪电资料的一种可能用途是,或者...
    11  关于太阳光度计的鉴定问题
    K. BA 王炳忠
    1994(3):59-60.
    [摘要](1300) [HTML](0) [PDF 128.83 K](1063)
    摘要:
    关于太阳光度计的鉴定问题B.A.地球物理观象总台在自1985年以来的数年间,进行了确定大气气溶胶光谱光学厚度的滤光仪器的检定工作.被检仪器的类型及其特性列于表1中.鉴定和定期校核太阳光度计的工作包括:1.检查滤光片的透射情况.2.确定与大气界外太阳光...
    12  饲养场与牲畜防护林的基本设计标准
    Hintz DL 孟平
    1994(3):61-63.
    [摘要](1272) [HTML](0) [PDF 178.33 K](1107)
    摘要:
    饲养场与牲畜防护林的基本设计标准DavidL.Hintz饲养场与牲畜防护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风害与吹雪,在冷天它的背风面防护区可以为牲畜提供广大的御寒场所。经验表明,合理的设计能使饲养场防护林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牲畜能够得到保护并获得最大效益;与此相...
    13  臭氧层的最新情况
    Bojk. RD 张永萍
    1994(3):64.
    [摘要](1451) [HTML](0) [PDF 239.17 K](1108)
    摘要:
    臭氧层的最新情况RumenD.Bojkov以往的国际臭氧评价──WMO臭氧报告第16号(1998)、第20号(1990)和第25号(1991)──以及收编在1994年评价中的最新研究已表明:从70年代初期开始,两半球中纬度和极地地区的臭氧总量都有显著...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气象科技编辑部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电话 :010-68407256      传真:010-68407256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