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第32卷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GPS遥感区域大气水汽总量研究回顾与展望
    李国平 黄丁发
    2004, 32(4):201-205.
    [摘要](1578) [HTML](0) [PDF 121.59 K](1993)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GPS气象学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前沿性、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利用GPS技术探测大气水汽含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有望在未来大气探测、天气预报和气候变化的研究和业务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论述了利用GPS遥感大气水汽总量的气象学意义,比较了该技术相对于其它探测方法的特点和优势,简介了GPS遥感大气水汽总量的类型以及地基GPS气象学的基本原理,对国内外近10年来在应用地基GPS技术遥感大气水汽总量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做了综合性评述。最后,分析了该技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  TRMM卫星微波成像仪分级产品及其反演降水算法
    邓伟 何会中 程明虎 崔哲虎
    2004, 32(4):206-212.
    [摘要](1787) [HTML](0) [PDF 182.08 K](1713)
    摘要:
    文章叙述了获取定量降水信息的意义,简要介绍了对热带测雨卫星TRMM(Tropical Rainfall Measurement Mission)的仪器、美国国家宇航局提供的微波成像仪TMI(TRMM Microwave Imager)分级产品。对比了物理方法和经验方法反演降水的特点,并对一些经验方法以及倾斜对流系统对反演降水的影响、动态聚类分析、神经网络反演方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
    3  《气象学与地球天体物理学文摘》概况
    于凤莲
    2004, 32(4):212-212.
    [摘要](1322) [HTML](0) [PDF 71.73 K](1379)
    摘要:
    4  民用航空气象观测综述
    贾朋群 胡英 王金星
    2004, 32(4):213-218.
    [摘要](1621) [HTML](0) [PDF 143.85 K](2396)
    摘要:
    介绍了民用航空气象观测这一全球大气监测网中的重要观测平台的发展历史,航空气象资料的特点及其在气象业务与大气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详细分析了航空气象资料的获取、优势、存在的局限和未来的改进方向。指出民用航空飞机观测这一常规大气探测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受到了气象部门和航空业的共同重视,航空气象资料对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和气象服务水平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未来的数值天气预报业务和大气科学研究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5  微脉冲激光雷达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贺千山 毛节泰
    2004, 32(4):219-224.
    [摘要](1718) [HTML](0) [PDF 320.84 K](2390)
    摘要:
    微脉冲激光雷达(MPL)对云和气溶胶的光学属性的空间分布提供连续自动的观测,该系统结构紧凑,发射能量对人眼安全,其可靠性已在国内外很多大型试验中得到了验证。文章介绍了微脉冲激光雷达的系统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较之传统激光雷达的优越性,给出了气溶胶光学属性的反演方法(斜率法、近端解法、远端解法和迭代求解法)并指出了其优缺点,对MPL在边界层、气溶胶观测等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做了简介。
    6  地基GPS遥感观测安徽地区水汽特征
    毕研盟 毛节泰 杨光林 李成才
    2004, 32(4):225-228.
    [摘要](1453) [HTML](0) [PDF 136.26 K](1641)
    摘要:
    对2002年6~7月安徽地区肥西、桐城、寿县、无为、芜湖、滁州6个GPS观测站的数据,结合相应的地面温度、气压等气象数据反演了时间间隔为30min连续变化的水汽总量。这一解算结果由解算方法分析达到1~2mm量级精度,达到了数值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的要求。利用这些资料,分析了上述地区水汽变化特征。单站水汽的持续积累和源源不断的水汽输送是强降水系统发生发展的必要条件,为了研究水汽来源及水汽量的大小,结合NCEP资料计算了一次强降雨过程中水汽通量值。
    7  轨道误差对近实时GPS遥感水汽的影响研究
    曹云昌 方宗义 夏青
    2004, 32(4):229-232.
    [摘要](1389) [HTML](0) [PDF 125.16 K](1691)
    摘要:
    利用GPS技术近实时探测水汽对于气象预报、气候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近实时探测需要使用GPS卫星的预报星历,预报星历的误差会直接影响到实时水汽探测的精度。利用从IGS资料处理中心下载的精密预报星历和最终星历,对2000年北京GPS水汽试验中的资料进行了解算,并结合探空资料计算的水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探空为标准,使用精密预报星历计算的水汽总量均方根误差为0.31cm,最终星历为0.30cm,二者差别不大,为0.01cm,证明使用精密预报星历可以满足近实时探测水汽的要求。
    8  遥感影像三维可视化研究
    张顺谦
    2004, 32(4):233-236.
    [摘要](1527) [HTML](0) [PDF 289.82 K](1868)
    摘要:
    利用DEM高程资料实现遥感影像的三维显示可大大提高遥感监测产品的使用价值,而商用软件成本高操作繁琐普及困难。利用计算机图形学知识和Delphi编程语言,开发了一套遥感影像三维可视化软件。对在开发过程中遇到的有关DEM数据的裁剪与拼接、图像配准、地表模拟、透视变换、消隐处理、光照和阴影效果以及颜色变换等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实现方法作了简要的介绍。
    9  雷达站网资料在长江流域暴雨试验中的应用
    阮征 邵爱梅
    2004, 32(4):237.
    [摘要](1586) [HTML](0) [PDF 1.19 M](1602)
    摘要:
    阐述了新一代天气雷达站网资料拼图技术在长江流域暴雨试验中的应用,内容包括雷达基数据的处理转换、站网资料的一致性处理方法、不同波段雷达资料的拼图策略、风场反演、结果的综合显示,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雷达站网综合拼图软件系统,利用该系统对2001年、2002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试验期间的雷达组网中不同型号雷达的探测基数据,进行了资料处理转换和站网综合拼图。
    10  武汉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的环境技术要素分析
    万玉发 吴翠红 左申正
    2004, 32(4):242-246.
    [摘要](1574) [HTML](0) [PDF 124.42 K](1859)
    摘要:
    介绍了武汉CINRAD/SA雷达系统建设中确定雷达塔高与频点的技术分析过程,明确提出了雷达站四周的净空保护要求;重点计算和分析了CINRAD/SA雷达在3种实际运行模式(vCPll、VCP21、VCP31)下电磁辐射功率密度的空间分布,并按照国家“电磁辐射防护规定”和“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标准’’的要求,估算了武汉CINRAD/SA雷达电磁辐射的最小防护距离。
    11  火箭增雨作业中雷达和3S技术的应用
    李红斌 濮文耀 张殿刚 于世秀
    2004, 32(4):247.
    [摘要](1736) [HTML](0) [PDF 611.96 K](1691)
    摘要:
    为了提高作业的科学性,采用新一代多普勒雷达和3S技术指挥火箭车适时科学流动作业,在分析当地天气特点、雷达回波特征以及充分运用现有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基础上,运用多普勒雷达指挥作业对不同类型云进行催化时目标云的选择、催化潜力判断、时机把握、催化部位的确定等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包括雷达监测、判别指标、作业参数生成和效果反馈分析等内容的新一代火箭增雨作业技术方法,并运用3S技术对作业车辆实时定位跟踪,适时调整,科学指挥火箭车流动作业的技术思路。
    12  CINRAD/SA新一代天气雷达RHI/PPI扫描模式设计
    孟昭林 王坪 陆雅萍 王红艳
    2004, 32(4):251.
    [摘要](6054) [HTML](0) [PDF 423.81 K](5679)
    摘要:
    中国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是以美国下一代天气雷达NEXRAD WSR-88D技术为基础进行研发的。由于NEXRAD雷达只支持体积扫描工作方式,需要对CINRAD/SA雷达系统进行改造,以实现RHI/PPI扫描工作方式。对CINRAD/SA雷达RHI/PPI扫描模式的系统设计和实现方法进行了讨论。
    13  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网监测系统
    朱小燕 朱君鉴
    2004, 32(4):255.
    [摘要](2365) [HTML](0) [PDF 537.24 K](2416)
    摘要:
    简要介绍了我国正在布网的雷达的特点和功能以及雷达气象产品及其气象应用软件,给出了冰雹云识别和跟踪、中尺度气旋、暴雨等产品的个例。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具有较强的对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对较大范围内降水(台风)进行定量估测的能力,以及获取回波信号中风场信息的能力,是综合探测、分析、预测、预警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型系统。
    14  积分浊度计在沙尘暴监测网试验中应用分析
    柯宗建 汤洁 王炳忠 颜鹏
    2004, 32(4):258-262.
    [摘要](1682) [HTML](0) [PDF 177.49 K](1884)
    摘要:
    中国气象局在沙尘暴监测网各站点安装了积分浊度计,这是国内首次利用积分浊度计进行大面积气溶胶光学性质的监测。文章选取北京观象台2003年9月2日至11月18日散射系数数据以及部分PMIO质量浓度数据,结合气象资料分析了观测期间散射系数的变化特征,散射系数与PMIO质量浓度以及能见度的关系,得出观测期间散射系数的平均值(标准偏差)为306.2Mm^-1(292.78Mm^-1);风速对散射系数有重要影响;散射系数与PMIO质量浓度有较好的相关性(r=0.761),与能见度存在负相关关系(r=-0.716)。
    15  大气廓线综合探测系统及其应用技术
    张勇 王欣 徐祥德 卞林根
    2004, 32(4):263-268.
    [摘要](1733) [HTML](0) [PDF 152.28 K](2319)
    摘要:
    介绍了大气廓线综合探测系统——风廓线仪与RASS雷达的工作原理,并以具体实例来说明这种探测技术在国外高空探测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它可以被用来推算湿度廓线,探测锋的热动力结构与垂直风结构,诊断热带地区行星边界层和降雨云系统。通过对中日科技人员2002年夏季在安徽省肥西县进行的中尺度天气观测试验资料分析,阐述了用风廓线仪和RASS雷达资料反演0.2~2.2km高度范围内湿度廓线的方法。
    16  XLS-Ⅱ型系留气艇探测系统
    王庚辰 李立群 王勇 宣越健 万小伟 孔琴心 陈洪滨
    2004, 32(4):269-273.
    [摘要](1656) [HTML](0) [PDF 132.67 K](1447)
    摘要:
    简单描述了系留气艇运动的基本力学原理,较详细地介绍了国产XLS-Ⅱ型系留气艇探测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和主要技术指标。系统的绞车重36kg,电机功率600W,拉线最大拉力为175kg。与系统配套的有气象要素、大气臭氧和大气气溶胶等探测单元。给出了主要气象和某些环境要素的探测精度和应用实例并简单讨论了系留气艇探测系统在实际应用的某些问题。
    17  闪电监测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薛根元 冯国标 何凤翩 郑选军 包月红
    2004, 32(4):274-277.
    [摘要](1559) [HTML](0) [PDF 123.55 K](2242)
    摘要:
    在分析闪电混合交汇算法定位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绍兴市闪电监测与定位系统的基本结构、工作特点,并对监测定位信息的开发应用作了探讨。分析表明,绍兴市闪电监测定位系统作为集中闪电监测、定位、应用等功能的综合性系统,具有高集成、实时性、高精度、多用途和网络化的特点,它能够较准确地对闪电雷击进行定位,所获得的资料具有多方面的用途。通过对闪电监测定位资料的分析,可以发现某些闪电与雷击发生发展的规律,这对雷电灾害的预警预报具有重要作用。
    18  最高温度表断丝的两则修复方法
    徐辉
    2004, 32(4):277-277.
    [摘要](1607) [HTML](0) [PDF 67.77 K](1304)
    摘要:
    台站目前所用的最高温度表若遇水银柱断丝时 ,一般采用冷却、重甩和重啄等办法来修复。但因为水银柱断丝部分短 ,又附在毛细管顶端 ,加上水银柱上部有时残留少量气体 ,以致形成小气泡把水银柱与断丝部分隔开 ,因此 ,用以上方法有时仍不能修复 ,就只能报废。从实践中总结出两条修复经验 :(1)高频振击法 :用右手握住温度表表身 ,使感应部分向下 ,上端露出约 7~ 10cm ,再抬起左手 ,展开手掌 ,右手拿表靠近左手掌心 (离掌心约 6~ 10cm) ,然后以表身上端与左手掌心以约 10 0次 /min的速度振击 ,约 1min左右 ,水银柱断丝便可被击碎 ,成为许多小…
    19  四频微波辐射计控制与数据处理系统研究
    李建国 程明虎
    2004, 32(4):278-280290.
    [摘要](1477) [HTML](0) [PDF 130.16 K](1582)
    摘要:
    论述了采用80C196单片机开发的四频微波辐射计的控制与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接口电路、数据采集电路、时序控制电路和控制与数据处理的软件模块。任务通信、实时时钟和输入输出及中断管理4部分组成。在软件设计中编写了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由任务调度、数据处理方法采用了当前国际上先进的数字调制解调技术。该系统可以完成实时控制、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实时显示及实时通信等功能。由于采用了单片机控制结构,使该系统结构简化、体积缩小、成本降低、可靠性提高,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20  兰州CAWS600-R自动站与人工观测资料对比分析
    王宝鉴 陈旭辉 陶健红 陆登荣
    2004, 32(4):281-285290.
    [摘要](1619) [HTML](0) [PDF 190.68 K](1970)
    摘要:
    利用2002年11月到2003年2月兰州CAWS600-R型自动站与人工观测的温度、本站气压、水汽压、相对湿度、5~320cm地温等资料,分析了对比观测资料的差值。结果表明:对气温、本站气压、水汽压、相对湿度及320cm地温等要素观测误差较小,5~160cm地温的观测误差较大。自动观测仪器的系统性偏差、测量元件的精度及对气象要素变化响应的灵敏度、观测时间的差异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是造成对比观测误差的原因。
    21  雾探测器现场对比试验方法研究
    王改利
    2004, 32(4):286-290.
    [摘要](1331) [HTML](0) [PDF 145.29 K](1638)
    摘要:
    简单介绍了WT-1型雾探测器的结构和现场试验情况,对试验期间(2001年12月1日至2002年5月31日)所获取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计算了试验期间雾探测器数据的缺测率、与人工观测数据及芬兰同类产品的测量结果之间的相关系数,三者之间的相符率,以及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以数据处理结果为依据,客观地阐述了雾探测器的优缺点,以及与目前世界上普遍认可的芬兰能见度仪之间的差距,同时也提出了雾探测器改进的一些建议。
    22  振筒气压仪性能测试
    李建英 贺晓雷
    2004, 32(4):291-293302.
    [摘要](1560) [HTML](0) [PDF 120.21 K](1810)
    摘要:
    根据R97国际建议和《JJG 875-94数字压力计检定规程》关于对振筒气压仪的性能指标要求,对我国气象、民航等各行各业使用的振筒压力仪(型号为DQZ-1)进行了静态性能测试(重复性、非线性和迟滞)、温度测试、湿度测试、短期稳定性试验以及长期稳定性试验。通过对大量实验数据的分析研究,得出振筒气压仪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这对于提高大气压力测量的准确度是非常有益的。
    23  KLWC-5含水量仪原理及在人工增雨中的应用
    王柏忠 刘卫国 王广河 党娟
    2004, 32(4):294-296.
    [摘要](1551) [HTML](0) [PDF 119.67 K](1873)
    摘要:
    简要介绍了热线含水量仪的研究进展,讨论了目前人工增雨试验中使用的机载KLWC含水量仪的工作原理、显示模块及其在微物理探测中的应用。这些飞机观测数据资料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云物理结构的了解,从而提高人工增雨作业效率。
    24  天气雷达数字化终端及其应用软件
    张晰莹 张礼宝 官福顺 安晓存 孟焕生
    2004, 32(4):297-299.
    [摘要](1462) [HTML](0) [PDF 98.55 K](1751)
    摘要:
    为解决雷达数据采集、实时显示、数据存储、资料处理自动化等问题,进行了天气雷达数字化终端和应用软件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改变了711B-1雷达数据存储、分析自动化程度低的状况。增加和丰富了雷达二次产品,使雷达资料得到了充分的分析和应用,提高了雷达对天气的监测能力。增加了对冰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的预警功能、人工增雨效果检验等功能。
    25  SL3型翻斗雨量传感器的维护与调校方法
    朱乐坤
    2004, 32(4):300-302.
    [摘要](1403) [HTML](0) [PDF 81.63 K](1771)
    摘要:
    主要介绍了SL3型翻斗雨量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误差主要来源,并根据使用经验,较详尽地描述了该雨量传感器观测偏差值的调校及日常维护方法。
    26  自动气象站铅酸蓄电池充电技术探讨
    李效东 夏辉
    2004, 32(4):303-304.
    [摘要](1659) [HTML](0) [PDF 92.02 K](2191)
    摘要:
    分析了目前一些自动气象站设备在铅酸蓄电池使用上存在的问题,强调指出充电方法的重要性,并简要阐述了一种最新的快速充电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提高铅酸蓄电池使用效率方面的适用性。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