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第33卷第2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陆面水文过程研究进展
    曹丽娟 刘晶淼
    2005, 33(2):97-103.
    [摘要](1230) [HTML](0) [PDF 146.63 K](2059)
    摘要:
    在简单介绍陆面过程模式和水文模型发展的基础上,阐述了陆面水文过程包括的各种物理过程,介绍了陆面水文模式研究的发展现状,并对国内外进展作了总结。重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用于同气候模式耦合的陆面水文模型,指出了陆面水文过程研究以及与大气模式耦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陆面水文过程研究的发展方向:应在加强蓄满和超渗两种产流机制兼容的混合产流模型及融雪径流模型的研究的基础上,改进传统水文模型,发展基于传统水文模型的大尺度陆面过程水文模型。
    2  层状云降水微物理特征及降水机制研究概述
    石爱丽
    2005, 33(2):104-108.
    [摘要](1361) [HTML](0) [PDF 127.56 K](2211)
    摘要:
    层状云是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降水的主要云系,采用综合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并结合最新的数值模式对层状云特征和降水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很有必要,也是含后工作的方向。描述了层状云的种类、特点,通过分析机载PMS(粒子测量系统)资料和地面雨滴谱资料介绍了国内外在层状云云滴谱、冰晶谱、雪质粒谱、雨滴谱、云中质粒总谱等微物理特征方面的研究方法及成果,还介绍了国内外在层状云降水机制方面的研究方法及成果,包括层状云降水数值模拟以及暖云降水机制和冷云降水机制研究。
    3  集合卡尔曼滤波数据同化在一维波动方程中的应用
    费剑锋 韩月琪
    2005, 33(2):109-114119.
    [摘要](1728) [HTML](0) [PDF 181.64 K](2114)
    摘要:
    简要回顾了集合卡尔曼滤波(EnKF:Ensemble Kalman Filter)数据同化方法的发展历史,并介绍了EnKF数据同化方法的基本原理,利用一维非线性波动方程进行了数值试验。EnKF数据同化方法的实现过程简单可行。避免了EKF中协方差演变方程预报过程中出现的计算不准确和关于协方差矩阵的大量数据的存储问题,最主要的是EnKF可以有效控制模式变量估计误差方差的增长,改善预报效果。
    4  闽中北短时暴雨概念模型
    陈秋萍 余建华 黄美金 祖基煊
    2005, 33(2):115-119.
    [摘要](1314) [HTML](0) [PDF 139.56 K](1442)
    摘要:
    通过对福建中北部35个站1994~2001年97次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等进行分析,将天气类型分为冷式切变(或槽)影响型、西南气流影响型、副高型(Ⅰ~Ⅱ型),归纳总结了各天气型的雷达回波源地、加强区域、路径、演变及降水特征,建立了天气图等常规资料与雷达回波资料相结合的闽中北短时暴雨3种概念模型。Ⅰ、Ⅱ型的降水强度总体相差不很大,有西南风急流比没有时降水强,Ⅱ型尤其明显,Ⅲ型降水强度最弱、持续时间最短。
    5  三峡库区流域面雨量预报模糊检验
    周国兵
    2005, 33(2):120-123.
    [摘要](1313) [HTML](0) [PDF 136.78 K](1483)
    摘要:
    采用面雨量模糊评分方法,对三峡库区流域面雨量预报中3种客观预报(相似预报、T213降水预报、MM5模式预报)和面雨量综合集成预报结果进行综合评定。检验结果表明,3种预报模式对流域面雨量预报水平相差不大,冬半年的预报评分高于夏半年。在业务中采用动态权重系数法对3种预报方法预报结果进行集成,其集成预报的评定质量高于每种单独预报质量。在流域面雨量预报质量检验中采用了模糊评分法,该方法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预报和实况之间的差距,也可以用于降水定量预报评定中。
    6  两个30年气候平均值的差异及其对气候业务的影响
    雷向杰 黄祖英 田武文 胡春娟
    2005, 33(2):124-127.
    [摘要](1404) [HTML](0) [PDF 97.19 K](1574)
    摘要:
    对陕西短期气候预测业务使用的39个气象站气候要素1971~2000年平均值与1961~1990年平均值进行比较,发现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升高,晴天日数增加;年降水量、阴天日数、降水日数、年日照时数减少;年大风日数、沙尘暴日数、冰雹日数、雷暴日数减少等。把两个平均值放在长序列中分析,发现某些气象要素最近的气候平均值的差值在20世纪80~90年代期间的5~6个气候平均值每两个相邻平均值的差值中是最大的,说明陕西20世纪90年代气候较60年代干燥、温暖,且90年代气温高、降水少的特点十分突出。还对某些要素平均值改变对气候影响评价、气候预测业务产生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7  东北地区春季气温异常环流背景分析
    王冀 江志红 张艳梅 韩艳凤
    2005, 33(2):128-132.
    [摘要](1297) [HTML](0) [PDF 594.23 K](1351)
    摘要:
    利用东北地区99个测站近40年(1960~2000年)的春季3~5月气温资料与同期全球范围的温度场、高度场、风场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春季冷、暖年的大气环流异常及要素场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冷春年.东北地区处于高度场的负距平中心,中层以上高纬地区有阻高或暖脊维持;东亚大槽指数的高值年对应东北高温,而低值年则对应东北低温;冷、暖春年的温度场的垂直分布十分深厚,冷春年东北地区主要受偏北气流影响,从地面到对流层顶均处于温度负距平中心内,纬向风在东北地区呈正距平分布,西风带势力较强,暖春年则相反。
    8  吉林省冰雹天气的时空分布
    李永振 齐颖 崔莲 陈知新 李薇
    2005, 33(2):133-135141.
    [摘要](1502) [HTML](0) [PDF 184.12 K](1553)
    摘要:
    对1990~2003年4~10月吉林省9个市(州)51个气象站冰雹天气的降雹日数、年分布、年变化、日变化和降雹的主要路径等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把近14年与过去30年吉林省冰雹天气气候特征相比较,除冰雹年变化和日变化无差异外,降雹日数年分布和主要冰雹路径有所不同。分析表明,近14年降雹线共9条,大部分大致呈NW-SE走向,其中有2条SW-NE向降雹线穿过全省中部地区。
    9  东北地区夏季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韩艳凤 江志红 王冀 张艳梅
    2005, 33(2):136-141.
    [摘要](1284) [HTML](0) [PDF 754.73 K](1497)
    摘要:
    采用东北地区99个测站1960~2000年逐日降水资料,运用小波分析、突变分析、旋转EOF等方法,研究了东北地区不同区域夏季降水的长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呈减少趋势,并存在14年和2~4年的变化周期。东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可分为5种空间分布类型:东北西南部型、东北东南部型,东北东北部型、东北西北部型、东北中部型。东北东南部地区夏季降水减少趋势最明显,东北西南部降水的增加趋势最明显。各区域降水的变化周期有所区别,东北东北部存在16~18年的变化周期,其它地区存在10~14年的变化周期,各区域降水突变的时间主要在60年代和80年代。
    10  ENSO与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相关性年代际变化特征
    游泳 郭品文 廖勇 张玲
    2005, 33(2):142-146.
    [摘要](1525) [HTML](0) [PDF 162.26 K](1450)
    摘要: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中国160站1951~2000年逐月降水资料,Hadley中心提供的1951~2000年逐月全球海表层温度资料,采用线性相关分析和滑动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ENSO与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的年际关系及二者年际关系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夏季Nino3区海温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际关系同期相关显著,且二者的年际关系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年际相关型分3个阶段:,第1阶段(1972年前)为“东西型”,第2阶段(1973~1983年)为“南北型”,第3阶段(1984年后)也为“南北型”。
    11  海南异常高温的气候特征及其海气背景
    张永领 陈小丽 黄彦彬 丁裕国
    2005, 33(2):147-151.
    [摘要](1545) [HTML](0) [PDF 164.71 K](1414)
    摘要:
    分析1961~2001年海南5~7月异常高温频数的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南海海温和北半球500hPa高度场特征,结果表明,5、6月异常高温频数分别存在3馏年和5年左右的显著周期;南海中部海域是影响同期异常高温频数的关键区域;异常高温频数偏多年,欧亚地区500hPa环流特征是中高纬度有阻塞高压存在,西风槽南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长期偏南、偏西。
    12  天山山区与南北疆夏季温度变化对比分析
    袁玉江 谢国辉 魏文寿 张家宝
    2005, 33(2):152-155.
    [摘要](1333) [HTML](0) [PDF 125.99 K](2631)
    摘要:
    利用新疆1959~2000年夏季温度资料,采用滑动平均、最大熵谱、经验正交、线性回归方法,分析天山山区近42年来夏季温度变化的基本特征,并与南疆、北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①天山山区在夏季温度的冷暖变化阶段以及最炎热、最凉爽年出现的年份与南疆和北疆不同;②夏季温度空间分布的同向性变化北疆最大,天山山区居中,南疆最小;夏季温度空间反向变化南疆和天山山区较大,北疆较小;③夏季温度的年代际变化趋势不同,天山山区持续增温,北疆波动增温,南疆变化稳定;④三种夏季增温的覆盖范围以最低温度为最广,其增温率天山山区最大,南疆最小,北疆居中。
    13  贵州地区夏季降水特征及其预测方法
    张艳梅 江志红 王冀 韩艳凤
    2005, 33(2):156-159.
    [摘要](1401) [HTML](0) [PDF 230.81 K](1338)
    摘要:
    利用贵州地区52个测站1961~2000年夏季(6~8月)降水资料,采用突变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对贵州夏季降水的时间变化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并运用均生函数对贵州夏季降水建立预测模型,进行试报和预报检验。结果表明:贵州地区近40a来夏季降水呈上升趋势,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夏季降水比较明显的突变点出现在1971年和1994年(没有通过显著水平a=0.05的信度检验),其1971年后到1994年前降水为减少趋势,1994年后降水开始增多;夏季降水在年际尺度上主要存在显著的准2a、准4a和4~6a、8~10a周期振荡;均生函数对夏季降水预测效果较好,尤其对极值的预测,效果更加明显。
    14  西北地区冰雹分布特征
    李照荣 丁瑞津 董安祥 李荣庆 庞朝云
    2005, 33(2):160-162166.
    [摘要](1772) [HTML](0) [PDF 116.93 K](1836)
    摘要:
    冰雹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利用西北地区(陕、甘、宁、青、新)192个气象站点41年的冰雹和雷暴资料(部分站点资料不足41年)分析了冰雹的分布特征及与雷暴、海拔的关系,探讨了西北地区5省冰雹多发的原因,综合各省的冰雹分析,给出了冰雹主要的产生源地和移动路径。西北地区冰雹分布呈3个频发中心,冰雹的发生与雷暴、海拔密切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和0.84,冰雹移动路径多为西北一东南和西一东走向,近10年来冰雹已经大为减少。综合考虑地形和其他天气因素,给出了西北地区产生冰雹的5个主要源地。
    15  高空温度、高度变化特征及其与地面气温的相关分析
    陈芳 马英芳 金惠瑛
    2005, 33(2):163-166.
    [摘要](1638) [HTML](0) [PDF 112.52 K](1931)
    摘要:
    利用青海省7个探空站1970~2001年高空观测资料,对各站500hPa标准等压面层的温度、高度进行了突变和异常分析,揭示了该层温度、高度变化的基本事实和规律,同时探讨了500hPa高度、温度变化,尤其是异常变化对地面气温的影响及相互联系。结果表明:500hPa高度、温度多数台站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发生了由低(冷)转向高(暖)的突变;自1987年以后,500hPa高度、温度的正异常明显增加,负异常明显减少;500hPa高度、温度的异常偏高(暖)和偏低(冷)变化与同期地面气温的变化相关密切。
    16  一次强风暴天气闪电定位资料与雷达资料的综合分析
    杨国锋 汤达章 刘晓 张一平
    2005, 33(2):167-172.
    [摘要](1458) [HTML](0) [PDF 146.33 K](1881)
    摘要:
    根据2003年6月19日河南一次强风暴天气的闪电定位资料和714CD雷达资料,利用统计和对比分析的方法,发现了闪电活动与雷达强度回波之间存在如下关系:闪电发生频数、强度和雷达回波强度在时间序列上有较好的一致性;在雷达回波发展的不同阶段,闪电发生的位置与雷达强回波位置有时相同,有时偏离,有时甚至无闪电发生;雷达回波速度场分析表明:在低层存在不利于对流发展的环境风场特征时,雷达降水回波在向测站移动的过程中趋于消散,闪电频数也随着减少;在降水回波速度辐合区,对应闪电活动频繁,这对于雷暴天气闪电短时预警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7  欢迎订阅《气象科技》、《气象科技合作动态》、《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5, 33(2):172-172.
    [摘要](1244) [HTML](0) [PDF 69.41 K](1028)
    摘要:
    18  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与天气气候的关系
    司瑶冰 宫春宁 郑有飞
    2005, 33(2):173-177.
    [摘要](1503) [HTML](0) [PDF 112.49 K](1640)
    摘要:
    利用1990~2002年呼和浩特市区空气污染物TSP、SO2、NOx浓度的实际监测数据,分析了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大气污染与天气条件的关系。呼和浩特市市区主要以煤烟型污染为主,冬、春季比夏、秋季污染严重,采暖期比非采暖期污染严重,市区中心污染最严重。污染物的排放量及大气的稳定度状态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影响因子,天气变化是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的主导因素,局地环流是决定城市污染物分布的关键因素。因此,不同季节排污量的变化、天气条件是制作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预报的主要依据。
    19  黑龙江省沙尘天气发生的气候背景和预报方法
    张桂华 高煜中 陈莉 袁美英 潘华盛
    2005, 33(2):178-181.
    [摘要](1229) [HTML](0) [PDF 131.92 K](1355)
    摘要:
    对2000~2003年黑龙江省较典型的7次沙尘天气过程进行气候条件和地面天气形势分析,并对沙尘天气影响下哈尔滨地区的空气污染状况特别是颗粒物污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持续少雨、高温、春季大风是发生沙尘天气的气候条件;沙尘天气发生时,中等以上污染的地面天气形势有高低压同时发展、强低压发展、春季其它类型鞍形场均值区和弱低压内3种类型;在沙尘天气影响下,哈尔滨地区的颗粒污染物浓度迅速上升,形成中、重度污染。建立了未来24h发生沙尘天气的高空及地面预报模型。
    20  河南省不同土壤类型墒情变化规律
    方文松 邓天宏 刘荣花 王友贺
    2005, 33(2):182-184.
    [摘要](1198) [HTML](0) [PDF 111.37 K](1765)
    摘要:
    分析河南省台站土壤墒情数据库1997年10月至2003年6月资料,找出不同土壤类型的墒情变化规律。土壤有效水分含量分析表明:壤土最大,粘土次之,沙土最小;土壤墒情受地下水影响较大,地下水位较浅的地区不容易出现干旱。根据土壤墒情资料确定了土壤墒情订正系数和不同土壤类型田间持水量在全省的分布,并将其应用到墒情预报模型中。
    21  山区农业气候区划中年平均气温空间序列的正态性研究
    康锡言 高建华
    2005, 33(2):185-188192.
    [摘要](1261) [HTML](0) [PDF 134.33 K](1353)
    摘要:
    选取河北省西部地区30个国家基本站30年年平均气温作为样本,通过对总体样本、分区样本的偏度系数、峰度系数的分析,研究了各站点组成的空间序列,年平均气温以及地理参数(海拔高度、经度、纬度)的正态性。研究发现:总体样本的年平均气温、海拔高度不遵从正态分布,而经度、纬度能较好的遵从正态分布;按照经纬度跨度不大于1.5,尽量多选取山区站;或既要多选山区站,又要使同一分区的站点具有相同的气候特点两种原则,对站点进行分区,能使分区样本的年平均气温和地理参数均遵从正态分布。
    22  人工增雨效果的数值统计评估方法
    胡鹏 谷湘潜 冶林茂 董官臣
    2005, 33(2):189-192.
    [摘要](1532) [HTML](0) [PDF 124.81 K](1672)
    摘要:
    利用1995~2001年河南省春季降水资料,采用数值预报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飞机人工增雨的效果进行检验。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根据降水的气候特征设定增雨效果的评估区,在同一评估区内应用数值模式MM5V3对历史降水过程的降水量进行数值预报,从而获得一组预报雨量,对非增雨过程的数值预报雨量与降水实况进行统计分析,建立预报雨量与实况雨量的数理统计关系。对增雨作业过程的降水同样采用相同的数值模式进行预测,并与增雨后的实况雨量比较,从而得到飞机人工增雨效果。评估结果表明:1995~2001年春季飞机人工增雨效果比较明显,豫北区(Ⅰ区)平均为16.7%,豫东区(Ⅱ区)平均为19.3%。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气象科技编辑部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电话 :010-68407256      传真:010-68407256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