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第33卷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气象学与地球天体物理学文摘》Web版的结构特征
    于凤莲
    2005, 33(6).
    [摘要](1335) [HTML](0) [PDF 0.00 Byte](278)
    摘要:
    《气象学与地球天体物理学文摘》检索系统(以下简称MGA)的Web版自2004年起作为剑桥科学文摘(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简称CSA)的网络数据库系统(Internet Database Service,简称IDS)中的一个子库的形式提供网上服务。其优点是在IDS中访问主站点的终端数没有限制,简单检索和高级检索界面分开,检索限制项设置简便,支持叙词检索,具有对全文、文件传递和馆际互借功能的链接,可以保存用户的检索策略,有检索策略提示,具备多语种显示界面,
    2  《气象科技》2005年第33卷总目次
    2005, 33(6).
    [摘要](1141) [HTML](0) [PDF 0.00 Byte](284)
    摘要:
    第1期综合评述热带气旋强度与结构研究新进展……………………………………………………………………………陈光华裘国庆(1)螺旋度在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李耀东刘健文高守亭(7)预报理论与方法基于T213产品与水汽收支的强降水面雨量预报方法及其误差分析………………………周后福翟武全丁太胜等(12)强降水落区中单站降水诊断分析和预报…………………………………………………………施望芝金琪刘静等(17)登陆台风的可公度性………………………………………………………………………………
    3  北京稳定天气条件下城市边界层环流特征数值研究
    仲跻芹 张朝林 范水勇
    2005, 33(6):481-486.
    [摘要](1259) [HTML](0) [PDF 246.60 K](1705)
    摘要:
    采用科罗拉多大学和MRC/ASTER共同开发的区域大气模拟系统(RAMS)对北京地区稳定天气条件下的个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数值模拟结果与观测事实的比较以及敏感性试验,分析了北京城市边界层环流特征和环流影响因子在环流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①在山谷风环流和热岛环流相互作用下形成了北京城市边界层流场特有的局地环流。②热岛中心在决定边界层环流的辐合区位置上起相对较大的作用,边界层环流的强度和发展高度由山谷风强度和热岛强度共同决定。
    4  欢迎订阅《气象科技》、《气象科技合作动态》、《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5, 33(6):486-486.
    [摘要](1139) [HTML](0) [PDF 70.46 K](937)
    摘要:
    5  南宁各种下垫面温度特征及预报方法探讨
    李雄 董蕙青 黄嘉华 廖俊华
    2005, 33(6):487-491.
    [摘要](1393) [HTML](0) [PDF 132.06 K](1342)
    摘要:
    介绍下垫面温度观测的原理,并用南宁2002年12月至2003年11月资料,分析了沥青、水泥、泥土温度的特征,包括这3种下垫面的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温度日较差特征以及它们与气温的差值。指出气温是影响各种下垫面温度的最主要因素,云对下垫面日最高温度影响显著,大气环流变换对各种下垫面温度的波动有明显影响。对各种下垫面日最高温度的预报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建立了基于日最高气温预报之上的各种下垫面日最高温度预报模型,并对预报与实况值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提高次日最高气温的预报准确率和预报是否出现阴天有中到大雨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可显著改善各种下垫面日最高温度的预报效果。
    6  兰州城市热岛效应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白虎志 任国玉 方锋
    2005, 33(6):492-495500.
    [摘要](1676) [HTML](0) [PDF 140.21 K](1567)
    摘要:
    利用1958-2003年兰州及临近两个乡村气象站气温资料,研究了兰州城市热岛效应特征和导致热岛效应季节差异及其年代际变化趋势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近40多年来,兰州城市热岛效应一直呈增强趋势,热岛效应在冬季尤为显著;在日变化中以02:00热岛效应最为明显,而14:00效应较小。冬季逆温层、夏季城市下垫面对热岛效应的季节差异影响较大。城市发展导致热岛效应增强,而部分气象要素的年代际异常加剧了热岛效应。
    7  北京地区闪电特征初探
    何晖 李宏宇
    2005, 33(6):496-500.
    [摘要](1326) [HTML](0) [PDF 167.15 K](1401)
    摘要:
    对信息产业部第22所研制的XDD03A雷电探测系统获取的2000~2003年北京地区云-地闪电资料进行了闪电的日变化、月变化、闪电的强度、闪电密度、极性等方面的分析,研究了北京地区的闪电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云地闪中负闪占大多数;正闪的平均强度大于负闪;闪电的发生有明显的日变化,呈双锋双谷形式;最多闪电日数出现在7月和8月,几乎每天都出现闪电,而闪电次数最多则出现于8月份。北京地区闪电分布主要集中于4个区域,闪电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及下垫面的性质有关。
    8  热带气旋与珠江三角洲高温天气的关系
    李海鹰 余江华 唐仰华
    2005, 33(6):501-504.
    [摘要](1400) [HTML](0) [PDF 314.46 K](1644)
    摘要:
    对1965~2004年珠江三角洲出现的高温天气及高温天气出现时距珠江三角洲一定距离是否有热带气旋出现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珠江三角洲出现高温天气时在东北偏东方至东南方(60°~150°)这一扇形区距离珠江三角洲为500~2000 km的弧面中有热带气旋出现的机率较大,说明热带气旋与珠江三角洲高温天气的形成关系密切;然后对2004年6月底7月初珠江三角洲的高温天气过程进行个例分析,又通过对历史天气过程进行普查,发现强大的高压环流和适当距离上的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是珠江三角洲高温天气形成的重要条件。
    9  西安市冬季采暖气象条件分析和预报方法初探
    庞文保 罗慧 李建科 蔡新玲
    2005, 33(6):505-508512.
    [摘要](1346) [HTML](0) [PDF 142.44 K](1705)
    摘要:
    对西安市冬季采暖气象条件和预报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国家采暖规范结合西安冬季采暖的实际,首先对西安1951年7月到2003年6月历年的逐日气象资料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比较了国家采暖日期相关规范和规定中的3种不同的统计方法,确定了符合西安特点的采暖初终日。充分利用T213数值预报产品,对2002年和2003年两个冬半年的逐日850hPa和500hPa各时次各类气象要素及与之对应的西安各时次实况的气温作了相关分析,建立了回归方程,提出了采暖期及其逐日气温预报。
    10  增暖背景下武汉地区雾的变化特征
    周月华 王海军 吴义城
    2005, 33(6):509-512.
    [摘要](1221) [HTML](0) [PDF 199.41 K](1255)
    摘要:
    利用1951~2002年的地面气象资料,计算分析了武汉地区年、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气候倾向率,揭示了武汉地区气候变暖的主要特征;对武汉地区雾日和雾的生成、消散以及相关气象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阐述了武汉市雾日的年际和月际变化规律,雾的生、消变化规律。强度变化规律;通过武汉年平均气温与雾日的小波变换分析,认为雾日变化与气温变化具有相反的年代际气候特征,增暖背景下武汉地区雾是减少的。
    11  天津春季沙尘天气日数变化规律及小波变换特征
    段丽瑶 刘爱霞 郭军
    2005, 33(6):513-515.
    [摘要](1411) [HTML](0) [PDF 112.80 K](1476)
    摘要:
    根据沙尘天气标准确定了1961~2003年天津逐年的春季沙尘天气日数且形成序列,分析了春季沙尘天气的演变规律,并应用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其多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天津地区春季的沙尘天气以每10年-5.9天的变化速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20世纪60-70年代处于沙尘多发期,90年代最少;春季沙尘天气具有40年、4~6年和16年的明显周期。t检验结果显示,气候突变大约发生在1980年前后。
    12  城市面源SO2允许排放总量的网格分配方法
    范引琪 李春强
    2005, 33(6):516-519.
    [摘要](1306) [HTML](0) [PDF 702.89 K](1340)
    摘要:
    为了弥补A—P值法的不足,本文以A值法和SSIM模式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合理分配城市面源SO2允许排放总量的方法。该方法将A值法计算出的面源SO2允许排放总量作为一个约束条件放入SSIM(Source Strength Inversed Model)模式,调整该模式中各组源强的分担率,直至模式反演出的城市控制区各网格内的面源允许排放量之和与约束条件相等为止,此时模式输出的网格面源SO2允许排放量就是城市控制区内面源SO2允许排放总量的分配结果。应用该方法对石家庄市面源SO2允许排放总量进行网格分配,并采用美国工业源长期浓度复合模式(ISC3LT)对石家庄市SO2总量控制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分配面源SO2允许排放总量,可保证城市总量控制区内各网格上的SO2浓度值均满足国家标准。
    13  北京秋季城区和近郊近地层O3特征
    刘玉彻 丁国安 颜鹏 王淑凤 孟昭阳 徐敬 于海青
    2005, 33(6):520-526.
    [摘要](1419) [HTML](0) [PDF 149.57 K](1295)
    摘要:
    北京十三陵地区出现O3高值,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环境问题,秋季是北京地区高O3浓度季节,为此2001年9月7~17日在北京城区舞蹈学院楼顶和十三陵地区昭陵进行了一次以O3为主,并结合其前体物的综合比对实验.对北京城区和郊区地面O3特征进行了比对分析,目的是了解北京秋季近地面城乡O3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郊区O3浓度日均值普遍大于城区O3日均值,城区和郊区白天O3浓度接近,城乡O3平均浓度的差异是由于不同天气条件下城区夜间地面O3浓度很低,有时甚至接近于零,而郊区夜间O3依然维持一定浓度.其主要原因在于城区有较多的污染排放源,致使夜间NO浓度维持相对高值,其通过滴定过程大量消耗O3所致.观测中发现无论城区或郊区当小时平均NO浓度大于10×10-9(体积混合比)时,相应小时平均O3浓度接近于零.NO2/NO低值区对应于地面O3低浓度,城区夜间NO2/NO值低于郊区.由此可见城区O3日平均值较低和城区空气污染重于郊区有密切关系.
    14  欢迎投稿和订阅《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05, 33(6):526-526.
    [摘要](1223) [HTML](0) [PDF 0.00 Byte](282)
    摘要:
    15  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污染分布及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马雁军 刘宁微 王扬锋
    2005, 33(6):527-532.
    [摘要](1355) [HTML](0) [PDF 307.64 K](1457)
    摘要:
    根据2002年辽宁省中部城市群(沈阳、鞍山、本溪、抚顺、辽阳)的主要大气污染物(TSP、PM10、SO2、NOx)的监测值及气象因子(能见度、风速、温度、湿度、降水、总云量和低云量)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污染的现状、污染程度及污染物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城市群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TSP、PM10和SO2冬季是城市群大气污染最重的季节,夏季大气污染最轻;城市群大气污染最重的城市是本溪,其次是鞍山、沈阳、抚顺、辽阳;污染物与能见度、温度的相关性非常显著,平原城市的污染物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较山区城市好。
    16  2004年北京市沙尘天气对空气质量影响的对比分析
    张迪 孙继松 王华
    2005, 33(6):533-537.
    [摘要](1180) [HTML](0) [PDF 561.10 K](1267)
    摘要:
    北京市环保局近几年的空气质量监测报告表明:PMIO污染显著,一直居高不下,是最主要的污染物,全年中其占首要污染物的天数超过90%;SO2的污染趋势已经得到控制;NO2的污染状况改善相对较小,但整体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通过对2004年春季北京市发生的3次沙尘天气过程的分析与比较,结合北京市3月份的空气污染物浓度(或指数)的变化情况,总结了沙尘天气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情况,为今后北京地区沙尘天气的空气质量预报提供参考。
    17  大气CO2标准气浓度标定及采样瓶CO2浓度分析系统
    张晓春 蔡永祥 温玉璞 周凌晞 汤洁
    2005, 33(6):538-542547.
    [摘要](1320) [HTML](0) [PDF 228.35 K](1223)
    摘要:
    对美国NOAA/CMDL开发的用于我国大气本底监测的非色散红外CO2瓶分析和标准气标定系统做了测试与讨论,并对在青海瓦里关、浙江临安、黑龙江龙凤山和北京上甸子所采集到的实验性空气样品中的CO2浓度进行了测量,与瓦里关在线连续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均表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精确度和较好的稳定性,具备了从进样到数据处理等较为完整的自动化功能,具有简便易行、准确可靠等特点,可用于大气CO2标准气体的标定及采样瓶分析。测量和对比结果也表明,样瓶采样和分析系统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现场连续测量系统,在不同的地点进行采样并进行集中分析也是一种较为经济、实用的方法。
    18  北京一次局地重污染过程气象条件分析
    徐晓峰 李青春 张小玲
    2005, 33(6):543-547.
    [摘要](1576) [HTML](0) [PDF 121.68 K](1666)
    摘要:
    2004年10月7日至10日,北京出现了一次明显的持续重污染过程,这次污染过程持续时间之长、污染程度之重是近4年来同期最大的。为了了解造成这次持续重污染过程的原因,利用同期污染指数、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及自动站气象资料,对这一期间的空气污染气象条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持续重污染过程是由本地的污染源和大尺度的天气背景与局地的气象条件共同造成的。
    19  模糊综合法在城市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吴宁
    2005, 33(6):548-549.
    [摘要](1332) [HTML](0) [PDF 102.29 K](1557)
    摘要:
    通过对城市环境质量指标的综合分析,确定了多层次模糊评价法,将其应用于城市空气质量评价中。此法能够将复杂的多层次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从而更合理有效地对区域的大气质量状况加以分析比较。对铜川市2003、2004年度大气环境中SO2、NO2、PM10浓度年的日均值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分析,从而评价铜川市的大气环境质量等级。对比分析年度变化趋势,结果客观地反映了城市区域的大气环境状况,从而为改善和治理城市环境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20  近10年我国医疗气象学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谈建国 郑有飞
    2005, 33(6):550-553558.
    [摘要](1499) [HTML](0) [PDF 111.35 K](2455)
    摘要:
    综述了近10年来国内有关医疗气象的研究,特别是介绍了前人在常见病(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传染病以及各种生物性病原(疾病媒介物、寄生虫、真菌、细菌等)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未来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可能影响以及气象部门在医疗气象方面的预报和服务,并对今后医疗气象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应进一步加强医疗与气象两个学科的全国性协作研究。研究各种气象因素对人体生理、病理及精神状态的影响和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加强气象灾害与疾病的关系及灾后防御措施的研究。
    21  南京市呼吸道疾病时间序列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米娜 谈建国 姚克敏 关宏强
    2005, 33(6):554-558.
    [摘要](1348) [HTML](0) [PDF 141.50 K](1383)
    摘要:
    利用1990~2000年南京市支气管哮喘与感冒逐月就诊人数病例资料和同期国家气象中心资料室的月平均压、温、湿等资料,讨论了2种疾病发病人数的月际和年际变化规律,分别建立了包含气象因子的预报2种疾病逐月就诊人数的条件异方差和动态回归模型。南京地区支气管哮喘就诊人数高峰期出现在春末与秋季,逐年的就诊人数呈现上升趋势,其发病与当月月平均气压、上一个月月平均温度有关。感冒就诊人数高峰期出现在夏秋季,其发病与月平均最低温度和月极端最低温度有关。将模型应用于2种疾病逐月就诊人数的等级预报中,其预报等级准确率分别达75.0%和66.7%,表明此建模方案是可行的,此类模型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22  南宁市呼吸道疾病预测研究
    董蕙青 字春霞 郭琳芳 郑凤琴 林振敏 李雄
    2005, 33(6):559-564.
    [摘要](1290) [HTML](0) [PDF 256.52 K](1179)
    摘要:
    通过对2001~2002年南宁市2个最大医院呼吸道疾病39305例门诊资料进行小波分析,得出各种疾病发病人数均存在5~7天的周期。将呼吸道疾病发病人数和同期气象要素、大气污染物浓度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呼吸道疾病发病人数与气温、气压、湿度密切相关,同时与大气污染物SO2、NO2、PM10浓度也密切相关。利用最优子集方法,按不同季节建立呼吸道疾病下周逐日发病人数预测方程,2004年1月支气管炎发病人数预报值与实际值相对误差为16.43%,2004年4月未来1~2天呼吸道疾病发病人数预报值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与实际值基本一致。
    23  北京地区冠心病发病率的气象评估模型
    叶殿秀 杨贤为 吴桂贤
    2005, 33(6):565-569.
    [摘要](1285) [HTML](0) [PDF 137.89 K](1391)
    摘要:
    基于1984~2000年北京地区自然人群的长期、持续、跟踪监测的旬冠心病发病资料和同期日气象资料,通过分析揭示了冠心病发病率的季节变化规律和年际变化特点;通过发病率和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确定了全年及各季、月可能诱发冠心病发病率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气压、风速、气温和水汽压等因子与发病率关系显著,从各个季节来说,气象因子对发病率的影响又各有侧重并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建立了各代表月冠心病发病率的气象评估模型,历史回代和预测结果表明,所建方程具有较高的评估能力。
    24  幼年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的预测模型研究
    李兆芹
    2005, 33(6):570-573.
    [摘要](1392) [HTML](0) [PDF 127.77 K](1213)
    摘要:
    为找出金华市幼年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的季节规律性及其与气候的关系,建立更为稳定、可靠的预测模型,利用基于人体热量平衡的体感温度模型计算了幼年在室内、室外有遮蔽和室外无遮蔽环境中的日体感温度。在此基础上,计算了3种环境中的旬最高、最低体感温度等因子。将一元一次线性回归、自然正交函数(EOF)和逐步回归方法结合起来,建立了上呼吸道感染的旬发病人数预测模型。经检验,炎热季节该预测模型的拟合值和实际值的变化趋势一致,峰值出现期也相同,值的差异较小。凉爽季节预测模型的拟合值和实际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拟合的峰值期不太明显,值的差异也较大。
    25  北京地区中暑气象指数预报与服务
    张德山 邓长菊 尤焕苓 赵娜
    2005, 33(6):574-576.
    [摘要](1383) [HTML](0) [PDF 100.15 K](1493)
    摘要: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以及老年化,北京的高温危害十分突出。对北京市1951~2002年夏季平均气温、极端高温以及平均相对湿度联合分析发现:高温高湿往往同步出现,高温现象在加剧,6月高温日数多于7月,但40℃以上的极端高温出现时间从6月下旬延迟到7月,这些都会加重高温危害。为此根据北京气候特点,并参考近年国内外关于高温中暑指标,制定了北京市高温中暑4级标准和相应的指标体系,并自2001年起向公众发布,指导居民防暑降温,取得了明显效果。
    26  癌症死亡的气象影响因素探讨
    李雄 郭琳芳 董蕙青
    2005, 33(6):577-579.
    [摘要](1241) [HTML](0) [PDF 118.22 K](1319)
    摘要:
    采用广西南宁1991~2003年13年癌症死亡数据及同期气象资料,分析癌症死亡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分析表明气象条件对癌症死亡确实有一定的影响:紫外线辐射强度偏强时癌症死亡人数明显偏多;肺癌死亡率随气温升高而增大,而肝癌死亡率随气温升高而降低,肺癌受气温的影响比肝癌大;各种癌症死亡人数均与气压呈反相关。部分分析结论与国外在本领域研究的结果一致。
    27  广州禽流感流行的气象条件分析
    范伶俐
    2005, 33(6):580-582.
    [摘要](1274) [HTML](0) [PDF 93.19 K](1251)
    摘要:
    2003年底到2004年初在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爆发了高致病性禽流感,它使得这些地区几百万的家禽生病,甚至出现了人体感染死亡的现象,其危害巨大。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广州地区禽流感流行期间的天气形势和气温、空气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在2004年1月中旬至2月上旬禽流感高发期,广州地区呈现出低温高湿的气候特点,得出低温高湿的气象条件对该地区禽流感的发生和传播非常有利的结论,而2004年2月中旬以后该地区气温回升、光照充足的气象条件则抑制了禽流感的传播。
    28  环境气象指数的设计方法探讨
    严明良 沈树勤
    2005, 33(6):583-588.
    [摘要](1401) [HTML](0) [PDF 134.20 K](1692)
    摘要:
    在大规模的现场和用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观测和试验分析等手段,依据人类生活环境对气象条件的敏感性和依从性原理,提出了涉及人类生活、公共事业、休闲、旅游、农业生产、工程建设、医疗卫生等多种行业的环境气象指数的7种设计方法:回归统计法、因子加权法、经验模式法、历史资料反查法、动力统计法、延伸法、概念模型法,将7种方法单独应用或综合应用,江苏省气象部门开发研制了八大类73个环境气象指数。结合几个环境气象指数的研究实例,阐述了各种设计方法中的关键技术和要点,文中提出的环境指数设计方法较为简单实用,易于业务化,对气象指数的研究和业务工作均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9  气象条件与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成绩的关系
    叶殿秀 宋艳玲 张强
    2005, 33(6):589-593.
    [摘要](1246) [HTML](0) [PDF 127.92 K](1662)
    摘要:
    利用1981~2003年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成绩资料和同期北京市观象台逐时或定时观测的气象资料。定量分析了气象条件与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男子平均成绩、优秀成绩、女子优秀成绩之间的相关关系,并简述了主要气象因子对比赛成绩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气象因素对比赛成绩影响最大值在9~12min之间;不同性别运动员比赛成绩对气象要素反应的敏感程度不同;男子运动员对气温反应最为敏感,女子运动员对风速反应最为敏感;从人类生物气象指数来看,舒适指数是男运动员比赛成绩的最有效指示器,风冷指数是女优秀运动员比赛成绩的较好指示器。
    30  浙江夏季高温特征及住宅降温耗电初探
    陈海燕 胡波 吴利红
    2005, 33(6):594-598.
    [摘要](1170) [HTML](0) [PDF 225.32 K](1323)
    摘要:
    运用REOF、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浙江省夏季高温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计算了夏季各地每平方米住宅空调耗电量。重点分析了浙江高温的变化特征和地域分布特征,指出近50年来,浙江夏季高温积温总体趋势变化不明显,但区域变化特征有所差异,浙东南区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浙北区与浙西南区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至20世纪80年代后,3个高温分区的最高气温、高温日数差异明显缩小。分析了50多年来浙江发生的酷暑事件与凉夏事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浙江夏季用于居民住宅的空调耗电量不容小觑;酷暑年与凉夏年相比,全省住宅降温耗电平均多7成左右。
    31  气象短信增值服务平台的开发技术
    曹登峰 钱鹰 严明良
    2005, 33(6):599-603.
    [摘要](1421) [HTML](0) [PDF 231.36 K](1389)
    摘要:
    介绍了气象短信业务的概念,重点论述在气象部门内部建立气象短信服务平台的运作技术原理、业务平台的主要功能,分析了气象短信平台与移动、联通和电信的各种协议的接人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并给出了相应的网络结构,解决了各种不同通信平台接人时的兼容性问题,从而实现了在气象部门内部通过Internet或数据专线进行气象短信的接收和发送,同时还实现了气象短消息平台与气象语音121服务平台的相互衔接。
    32  滇西北旅游景区气象指数预报方法研究
    郭菊馨 白波 王自英 刘家训
    2005, 33(6):604-608.
    [摘要](1310) [HTML](0) [PDF 126.09 K](1435)
    摘要:
    依据云南省迪庆州3站40年的观测资料,利用统计检验结果,同时结合天气预报的时间和空间尺度理论,论证了迪庆州各旅游景点的气象指数预报。用最靠近景区的气象观测站所提供的天气预报资料和逐时观测资料作为预报景区指数的基础,同时根据景区的经纬度、海拔高度、植被状况进行订正,最终获取旅游景区的特种气象预报指数。旅游景区的特种气象预报软件开发应用天气学、数值方法等理论和业务技术方法,用Fortran语言和vB语言编程,研制了迪庆州各景区的紫外线指数、舒适指数、着装指数、火险等级、旅游气象指数系统。该系统软件已投入业务运行。
    33  黄河三角洲城市建设规划中气候资源的利用
    刘敦训 孙秀忠 韩秀兰 马立娟 徐长芹
    2005, 33(6):609-612.
    [摘要](1219) [HTML](0) [PDF 135.32 K](1455)
    摘要:
    在对黄河三角洲1961~2000年40年气候资源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以其中心城市东营为例,进一步分析了风向在城市布局规划中的指导作用,用统计方法估算了不同频率和高程的风载荷,对日照间距系数、采暖通风和空调室外气象参数等进行计算,为城市建设部门充分应用风、光、热等气候资源条件,趋利避害,进行合理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34  北方温室花卉栽培气象条件诊断分析系统
    王琪 马树庆 秦元明
    2005, 33(6):613-616.
    [摘要](1275) [HTML](0) [PDF 120.73 K](1246)
    摘要:
    针对花卉产业对气象服务的迫切需求,在明确温室花卉栽培小气候生态环境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北方温室花卉栽培气象条件分析系统,用VB语言编制了系统软件。该系统由气候生态指标库、小气候要素模式库、小气候调控知识库、室内小气候诊断分析系统及系统维护等功能模块构成;该系统输入温室类型、花卉品种、季节、天气要素实况或预报值后,自动给出温室内部小气候要素值,判断适宜与否,提供调控技术措施。文章对该系统的不足及下一步的改进方向作了简要讨论。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气象科技编辑部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电话 :010-68407256      传真:010-68407256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