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34卷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虹吸雨量计记录不正常原因分析与排除
    李宪光 何荣杰 董倩
    2006, 34(4).
    [摘要](1088) [HTML](0) [PDF 0.00 Byte](296)
    摘要:
    (1)自记记录中断 记录中断是指在钟筒运转正常的情况下有降水时记录中断,此种情况在有强降水过程时表现较为突出。其故障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2  初论双三次数值模式
    辜旭赞 张兵
    2006, 34(4):353-357.
    [摘要](1082) [HTML](0) [PDF 143.83 K](1262)
    摘要:
    讨论在数学Rn空间里,存在孔斯双三次曲面拟合的可能数值模式(以下称双三次数值模式)。双三次数值模式特点是,在诊断上对天气系统中的由各个物理定律表述的(离散点)大气物理量场,可通过数学三次样条函数做双三次曲面拟合,则模式大气(包括天气系统)的各个物理量场均达到二阶可导,即是大气运动方程中的各个物理量场都存在各自的一、二阶空间微商,从而可以对模式大气与天气系统做时间积分。与有限差分模式和谱模式存在所谓的空间截断误差和波数截断误差相比较,双三次数值模式存在所谓的空间拟合误差,恰是现行有限差分模式空间截断误差的高阶小量。而双三次数值模式具有谱模式准确计算空间微商的优点,且双三次数值模式的数学构架能够较好地适应大气运动动力框架,是可与有限差分模式和谱模式相比较的另一数值分析新算法的气象数值模式。
    3  著名专家聚会WMO建议采取综合措施加强暴雨预警系统
    程也(编译)
    2006, 34(4):357-357.
    [摘要](1110) [HTML](0) [PDF 86.32 K](992)
    摘要:
    2006年5月23~24日,大约90名来自联合国国际减少自然灾害战略机构(UN/ISDR: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Strategy for Disaster Reduction)相关的18个单位的预警系统和风险管理专家出席了在日内瓦召开的“综合灾害风险管理多灾害预警系统”讨论会。讨论会由联合国发展规划署(UNDP)、ISDR、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办公室(OCHA)、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IFR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以及世界银行共同发起。研讨会的目的是,从在国际、区域、国家层面上统一与协调,对旨在降低自然灾害风险的预警系统卓有成效的发展与加强提出建议,尤其是要考虑所有国家的利益,
    4  云导风资料同化在伴随模式同化系统中的应用
    李红莉 沈桐立 公颖
    2006, 34(4):358-363.
    [摘要](1170) [HTML](0) [PDF 173.66 K](1366)
    摘要:
    以一次发生在长江流域的暴雨过程为例,设计了几种数值试验方案,并进行模拟。结果表明,MM5伴随模式同化系统能有效改善初始场与模式的协调能力,提高模式对于降水场和其它要素场的预报;使用云导风资料修正初始场后直接模拟的效果比未使用时直接模拟的效果要好,对部分区域的强降水预报精度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使用伴随模式同化系统后,加入云导风资料的同化试验对其它要素的改善与直接同化常规资料的效果相比,改善优势不明显,但从各要素的误差来看,对于风场的改善最好。
    5  WRF和MM5模式对辽宁暴雨模拟的对比分析
    刘宁微 王奉安
    2006, 34(4):364-369.
    [摘要](1552) [HTML](0) [PDF 1.10 M](1214)
    摘要:
    用近年开发的新一代中尺度预报模式WRF(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和已被广泛应用的MM5模式分别模拟研究了2002年8月3~4日发生在辽宁的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模拟结果显示WRF模式能够比较成功地反映出导致暴雨发生的高低空环流背景和暴雨的分布状况;WRF和MM5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由于WRF的动力框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使得模式结果得到改善,在前处理和所选物理过程相同的情况下,WRF模式对能够代表本次暴雨过程中中尺度天气系统的高度场、风场、散度场、水汽通量场以及垂直速度场等物理量的模拟效果要好于MM5。高空形势场的影响使WRF模拟的降水落区和强度更接近实况。
    6  多国专家建议采取国际行动减小暴洪影响
    程也(编译)
    2006, 34(4):369-369.
    [摘要](1059) [HTML](0) [PDF 70.43 K](931)
    摘要:
    2006年3月大约100名来自48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在圣约瑟召开的第一届暴洪预报国际研讨会。会议由WMO、NOAA以及美国国际发展署(USAID)组织,哥斯达黎加国家气象研究所承办。与会者认为:
    7  台风Rananim数值模拟试验及其结构特征分析
    张建海 薛根元 沈桐立
    2006, 34(4):370-375.
    [摘要](1237) [HTML](0) [PDF 281.92 K](1167)
    摘要:
    利用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对2004年第14号台风Rananim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对路径、移速、降水量和暴雨时空分布等方面的对比验证表明,MM5模式对台风Rananim的模拟是比较成功的。在模拟效果较好的基础上,利用高分辨的模拟结果,分析了Rananim登陆前后两阶段的动力和热力特征,包括水平环流、温湿结构、涡度、散度等基本动、热力因子的时空结构特征,发现登陆后低层水汽输送的非对称分布与降水落区有较好对应关系,水汽输送通过影响台风的热力结构来影响台风的强度,致使物理量在垂直方向的伸展高度比台风登陆前要明显降低,并且在量值上也更小一些。
    8  强垂直温度梯度条件下强对流天气分析与潜势预报
    许爱华 詹丰兴 刘晓晖 王欢
    2006, 34(4):376-380.
    [摘要](1144) [HTML](0) [PDF 169.63 K](1720)
    摘要:
    采用19年3~9月常规探空观测资料、对南昌△T(850-500)≥27℃这种强垂直温度梯度与江西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将区域强对流天气、局部强对流天气、无强对流天气的3类情况下的中低层气压、温度、湿度、风场及稳定度进行分类合成分析,结果表明:当南昌△T(850-500)≥27℃时,且有天气系统作为触发条件时,江西强对流天气发生的概率达85%;中低层低槽和切变等影响系统、江南华南暖湿气流、河套地区的冷空气都有利于江西强对流天气出现。对典型个例的探空曲线和对流有效位能分析表明:强垂直温度梯度结合中低层高湿度是强对流天气发生的重要条件。在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中,强垂直温度梯度有时比对流有效位能更有指示性。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建立了相应的预报流程,并在业务试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9  太阳活动异常与降水和地面气温的关系
    段长春 孙绩华
    2006, 34(4):381-386.
    [摘要](1367) [HTML](0) [PDF 483.23 K](1608)
    摘要:
    利用1951~2000年太阳10.7cm射电流量、全国160站观测到的降水和气温距平资料,分析了太阳活动异常对中国夏季、冬季降水和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太阳活动强的年份,夏季南方、东北少雨,黄河中上游流域、黄淮地区以及长江中上游则多雨;冬季全国均多雨。北方(尤其是东北和新疆)冬季气温偏高,夏季气温偏低。太阳活动弱的年份,夏季华南及黄河以北多雨,而长江流域及以北到黄河中上游夏季则少雨;冬季全国均少雨,北方冬季气温偏低。进一步讨论了中国东北地区夏季降水与太阳活动的密切关系。
    10  东北夏季降水的气候及异常特征分析
    龚强 汪宏宇 王盘兴
    2006, 34(4):387-393.
    [摘要](1168) [HTML](0) [PDF 757.47 K](1504)
    摘要:
    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近50a东北夏季降水的气候及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夏季降水空间分布很不均匀,除三江平原地区外东北大部7月降水最多;夏季全区出现较重干旱的概率大于较重雨涝,旱灾更为突出,其中辽西是较重旱涝频发的地区;近50a夏季降水没有明显变干或变湿的倾向,而是具有阶段性旱涝交替特征,存在27、11a左右的年代际尺度周期和3~6a左右的年际尺度周期变化;6月旱灾几率大,易形成6~7月的连续干旱,7月易形成区域性特大涝灾,6月和8月在年代际尺度上具有反位相变化的特征。
    11  《气象科技》征稿
    2006, 34(4):393-393.
    [摘要](979) [HTML](0) [PDF 71.10 K](937)
    摘要:
    12  长江中下游1998年夏季梅雨期降水再循环研究
    付翔 徐祥德 康红文
    2006, 34(4):394-399.
    [摘要](1187) [HTML](0) [PDF 291.44 K](1193)
    摘要:
    改进了Eltahir的降水再循环率计算模式,引入水汽变化量,使其可用于小于月际时间尺度的降水再循环评估。并利用1998年6~8月间长江中下游162个测站的旬蒸发和降水资料,结合NCEP/NCAR的高空逐日再分析资料,对长江中下游1998年梅雨期的降水再循环率做了计算。分析发现:1998年夏季暴雨时期长江中下游的降水平均约有三成来自当地的蒸发。区域蒸发的水汽在安徽南部和湖北东部对降水的贡献最大。区域平均再循环率的旬变化强烈,最高可达67.8%,最小只有0.8%。表明地表水文敏感,地-气相互作用不稳定。
    13  欢迎订阅《气象科技》、《气象科技合作动态》、《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年报》
    2006, 34(4):399-399.
    [摘要](1027) [HTML](0) [PDF 71.12 K](888)
    摘要:
    14  西北地区初夏冰雹及其环流背景气候特征
    林纾 陆登荣
    2006, 34(4):400-404.
    [摘要](1175) [HTML](0) [PDF 173.27 K](1360)
    摘要:
    应用西北地区194个气象站1961~2001年初夏6月冰雹日数资料,研究了西北地区初夏冰雹发生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讨论了典型多雹年和少雹年大尺度环流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初夏冰雹发生日数最高的地方在天山山脉西端、沿祁连山脉及其以南的青海大部(除柴达木盆地)和甘肃甘南高原等海拔较高的地方。在冰雹发生日数最高的地方年代际变化明显,而在冰雹发生日数偏少的地方年代际变化不明显。另外多雹年和少雹年的北半球极涡中心强度、高原高度场、印缅槽、欧洲环流C型天数等环流特征量以及北半球500hPa环流形势和OLR场均存在着明显差异。
    15  湖北省集中暴雨特征分析
    周小兰 王登炎 王建生 王小芳
    2006, 34(4):405-409.
    [摘要](1064) [HTML](0) [PDF 111.58 K](1287)
    摘要:
    定义了湖北省集中暴雨的标准。对1954年以来发生在湖北省的符合标准的12个集中暴雨过程作了详尽的分析,发现集中暴雨为3场以上的暴雨组成:第1场为冷锋暴雨,即东亚大槽建立形成的暴雨,强度较弱;第2场为高原涡(槽)叠在切变线和露点锋上形成的暴雨,强度较强,常常为特大暴雨,或有较弱暴雨夹在其中;第3场为低槽形成的暴雨,强度较弱。归纳出了集中暴雨的环境条件,大中尺度天气学特征,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对湖北集中暴雨的预报有参考价值。
    16  陕西汛期降水时空分布及典型旱涝年环流特征
    肖科丽 赵国令 王越 胡春娟
    2006, 34(4):410-414.
    [摘要](1371) [HTML](0) [PDF 267.61 K](1398)
    摘要:
    根据陕西省1959~2002年汛期(6~9月)降水资料,采用旋转经验正交(REOF)分解方法,将陕西省按汛期降水划分为4个自然气候区:Ⅰ区包括关中及渭北地区,Ⅱ区为陕北长城沿线地区,Ⅲ区、Ⅳ区分别为陕南东部和陕南西部地区。对各气候区的降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汛期降水除陕南东部呈线性增加趋势外,其余各区均呈线性减少趋势。分析陕西省典型旱(涝)年北半球500hPa环流形势距平场和环流特征量发现:典型旱(涝)年,Nino3区海温为明显的正(负)距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弱),脊线位置偏南(北)、西伸脊点偏东(西),欧亚地区西风环流指数偏弱(强),以经(纬)向环流为主。
    17  天津地区近40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郭军 任国玉
    2006, 34(4):415-420.
    [摘要](1877) [HTML](0) [PDF 159.70 K](2952)
    摘要:
    对天津市区、西青、蓟县、塘沽4个站1961-2003年日照时数以及对日照有影响的云量、水汽压和地面能见度等资料的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地区日照时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1961~2003年4站气候变化率分别是为每10年-177.3、-165.2、-174.1、-145.6h。与60年代相比,90年代4站的年日照时数分别减少了425.1、403.4、4860、377.5h,相当于市区每日的日照时数减少了1.2h、西青11h、蓟县1.3h、塘沽1.0h。40年来云量和水汽压的变化不大,而地面能见度呈下降趋势。能见度下降可能主要是对流层大气气溶胶含量上升的结果,这是造成天津地区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原因。
    18  银川市太阳总辐射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分析
    桑建人 刘玉兰 林莉
    2006, 34(4):421-425.
    [摘要](1298) [HTML](0) [PDF 145.50 K](1711)
    摘要:
    对银川市1961~2004年的实测太阳总辐射资料分析表明,银川市的太阳总辐射40年来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方差分析表明,银川市的太阳总辐射突变点出现在1980年,此前银川处于相对偏多的时段,此后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有一次明显波动,但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银川处于相对偏少的时段,突变后比突变前平均年总辐射量减少了295.41 MJ/(m2.a)。银川市各月总辐射减少幅度不同,9月减少幅度最大,4月减少幅度最小。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与太阳总辐射的变化趋势一致。分析其对气候的影响可知,银川市总辐射和年平均气温、夏季降水量呈负相关,与年蒸发量呈正相关,呈线性趋势。若总辐射减少100 MJ/(m2.a),年平均气温将升高0.15℃,5~9月降水量将增加6 mm,蒸发量将减少18 mm。
    19  长治地区干旱分析和降水预报
    张红英 宋燕 魏建军 刘耀文 朱临洪 庞转棠
    2006, 34(4):426-431.
    [摘要](1243) [HTML](0) [PDF 209.85 K](1347)
    摘要:
    对长治、沁县等11个测站1960~2000年3~8月逐月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旱月出现个数、发生月份、干旱程度、持续时间和对农业生产危害程度,将长治地区的春旱和夏旱各分6个等级,从中寻找春夏两季干旱发生的规律。利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建立了春夏两季降水预报方程,对长冶地区春夏两季降水定量预报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初步确定了影响长治地区春夏两季降水的主要因子是西北太平洋平均海温、长治县的地温等因子,2001~2004年预报准确率达87.5%。
    20  滇西北春夏连旱的环流特征分析
    和卫东 谭松 林华
    2006, 34(4):432-435.
    [摘要](1233) [HTML](0) [PDF 607.89 K](1168)
    摘要:
    通过对1971~2000年云南丽江区域平均5月雨量与北半球100hPa及500hPa高度场的相关分析,得出影响丽江区域平均5月雨量的主要影响系统为100hPa南亚高压、500hPa南海副高、孟加拉湾低值系统及中高纬度地区的新疆高压(脊),这4个关键因素的异常及强弱影响丽江5月雨量的多寡。通过对2005年5月100hPa及500hPa的实况场与距平场的对比分析,得出造成2005年严重春夏连旱的环流成因为南海副高偏强、盂加拉湾低值系统偏弱、南亚高压及新疆高脊偏弱,造成西南季风云团及冷空气难以在云南上空交汇而导致严重的干旱。
    21  南岳雨凇分析
    朱明辉 王琪 刘甜甜 廖春花 禹伟 邓晓春
    2006, 34(4):436-440.
    [摘要](1094) [HTML](0) [PDF 119.27 K](1291)
    摘要:
    分析了南岳雨凇与冷冬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冷冬年份,南岳雨凇日数偏多;在暖冬年份,南岳雨凇日数偏少。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南岳冬季气温密切相关。副热带高压偏弱时,南岳冬季偏冷;副热带高压偏强时,南岳冬季偏暖。副热带高压的588线北界偏北时,南岳冬季偏暖,反之偏冷。副热带高压的西伸脊点偏东时,南岳雨凇日数偏多,反之偏少,而且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化超前于冷暖冬的变化。
    22  黔东南暴雨气候特征及其地形影响
    顾欣 田楠 潘平珍
    2006, 34(4):441-445.
    [摘要](1208) [HTML](0) [PDF 128.87 K](1709)
    摘要:
    利用1960~2000年贵州省黔东南地区降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黔东南地区暴雨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揭示其活动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黔东南地区暴雨有显著年代际变化特征,存在准15年的周期变化,并与贵州降水和长江中下游降水呈同位相;存在两个暴雨多发中心,夜间暴雨较多。黔东南暴雨地域分布极为复杂,局地性暴雨较多,这与黔东南特殊地形有着密切关系,地形因素是影响黔东南地区暴雨的重要原因,对形成上述特征的气候学成因做了初步讨论。
    23  “0374”南京特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分析
    何立富 黄忠 郝立生
    2006, 34(4):446-454.
    [摘要](1307) [HTML](0) [PDF 1.31 M](1619)
    摘要:
    采用常规观测、地面加密降水资料、逐时云顶亮温TBB资料以及高分辨率模式输出资料,对2003年7月4~5日南京特大暴雨过程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结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①此次暴雨是由两个中0尺度云团合并而成的MαCS产生,期间有2个强降雨时段,每个时段持续5h左右;②MαCS发生在低层切变线南侧的中尺度辐合线(或辐合中心)上,并在减弱阶段演变为明显的低涡结构;③在其发展强盛期,MαCS垂直倾斜的上升气流显示出对流风暴云特点,并在对流层中高层具有一定的暖心结构;④低空急流脉动引起急流左侧出口区非地转风辐合的急剧增强以及凝结潜热释放和边界层干冷空气的侵入,导致了MαCS的发生发展。
    24  广州短时大暴雨多普勒特征和成因分析
    伍志方 易爱民 叶爱芬 张东
    2006, 34(4):455-459.
    [摘要](1173) [HTML](0) [PDF 286.39 K](1198)
    摘要:
    利用广州CINRAD—SA新一代天气雷达各种产品,对发生在广州市的一次短时大暴雨的多普勒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分析了该过程的天气特征及其变化,探讨了短时大暴雨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短时大暴雨产生于低空急流、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强抽吸作用的有利环流背景下,由多个单体排列成与单体移动方向一致的走向,依次穿越同一地区造成的。强度最强、强回波维持时间最长的单体同时伴有弱中气旋特征,并与强降水发生区域相对应。逆风区对对流的维持和加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5  内蒙古典型农牧交错区作物优化布局决策分析
    白美兰 郝润全 侯琼
    2006, 34(4):460-464.
    [摘要](1081) [HTML](0) [PDF 113.99 K](1243)
    摘要:
    利用线性规划方法,以赤峰地区的巴林左旗为例,分析了内蒙古典型农牧交错区在各种干旱年型以及干旱年型未定的情况下,农作物的最优种植方案。并将此优化方案结果与实际作物种植情况进行效益分析评价,以验证此方案的增产效益,降低种植风险。结果表明:使用确定型或随机型优化方案,实际产量均有明显增产,并且确定型优化方案的增产效益高于随机型方案。但由于受到长期天气预报技术水平的限制.有时未来的干旱年型难以准确判定,此时使用随机型方案,粮食作物增产效益稳定,风险性低。
    26  丽水雷击森林火灾天气分析
    邓霞君
    2006, 34(4):465-469.
    [摘要](1354) [HTML](0) [PDF 159.58 K](1307)
    摘要:
    丽水地处浙西南丘陵地带,属于南岭山脉的余脉,是华东地区唯一的全国生态示范区,森林覆盖率达79%以上。该地森林火灾多发于冬春干燥季节,且人为因素居多,但近年来由于异常干旱,雷击引起相当比例的森林火灾。文章主要应用天气形势分析和物理量分析的方法,从地表状况和天气条件两方面分析了2003和2004年发生在丽水境内4次比较典型的引起森林火灾的雷击天气过程,从中归纳出一些有利于引发雷击森林火灾的地表条件和气象条件,为森林火险的预报和防灾救灾提供参考。
    27  NOAA科学家揭示南半球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分水岭
    程也(编译)
    2006, 34(4):469-469.
    [摘要](1156) [HTML](0) [PDF 70.39 K](1085)
    摘要:
    NOAA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实验室(GFDL)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大气CO2、生物生产力和南半球海洋在碳隔离中的作用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
    28  新一代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指挥系统研制与应用
    金凤岭 张晰莹 张云峰 张礼宝
    2006, 34(4):470-473.
    [摘要](1092) [HTML](0) [PDF 241.26 K](1201)
    摘要:
    飞机人工增雨的地面指挥是保证作业安全、科学作业的重要条件,为此研制了具有黑龙江省特色的指挥系统。该系统借鉴了国内同类系统的思路,吸收了其中的优点,突出了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的应用,决策子系统实现了作业预案的自动生成和输出,通信子系统利用嵌套在电子地理信息系统(GIS)上的实时雷达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跟踪飞机进行指挥,随时根据作业云系的变化调整作业方案,改变飞行航线,达到安全和科学作业的目的。2年的业务运行表明该系统实用、可靠。
    29  灰色关联度在云南烤烟种植适宜性分析中的应用
    范立张 朱勇 王树会
    2006, 34(4):474-477.
    [摘要](1156) [HTML](0) [PDF 331.80 K](1394)
    摘要:
    利用云南省125个气象观测站1971~2000年30年气象观测数据,采用距离平方反比法,对云南省各乡镇的相关气候要素进行推算,选取一个烟草最适宜种植生态气象条件的样本点,使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云南省可植烟区县市和乡镇级尺度的烤烟种植适宜性进行分析,分别给出云南县市级和乡镇级烤烟种植适宜区的分布。结果表明,使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弥补了采用数理统计方法作系统分析所导致的缺憾,计算量小,使用方便,而且有效可行,获得的分析结果与烟草行业的多年工作实践结果较为相符。
    30  NOAA发现飓风生成于较暖区域
    程也(编译)
    2006, 34(4):477-477.
    [摘要](1108) [HTML](0) [PDF 85.09 K](976)
    摘要:
    NOAA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实验室(GFDL)的科学家发现,在20世纪,飓风源区热带大西洋地区温度上升了十分之几度。NOAA最新气候模式模拟研究表明,人类活动,例如排人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加,可能严重影响这种增暖。该研究发表于美国气象学会2006年5月的Journal of Climate杂志。
    31  赤潮发生规律及气象条件
    陈淑琴 黄辉
    2006, 34(4):478-481.
    [摘要](1113) [HTML](0) [PDF 125.99 K](1612)
    摘要:
    根据国家海洋局1990~2003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中我国沿海赤潮的相关资料,分析了我国赤潮的时空分布特点,我国近几年赤潮发生增长较快,几乎全年都有发生,主要集中在5~9月,沿海各省都有赤潮发生,浙江省、长江口一带最盛。对浙江舟山沿海发生赤潮时的气象要素研究表明,其主要特点是湿度大、气压低、日照时间长、风向偏东居多。赤潮发生时的3个天气形势特征:高空西北偏西气流;地面一般为均压场,气压低;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近地层有很大的东西向温度梯度,并分析了这样的形势适合赤潮发生的原因。
    32  基于VB通信控制技术的气象短信服务
    邹书平
    2006, 34(4):482-484.
    [摘要](1179) [HTML](0) [PDF 218.09 K](1313)
    摘要:
    气象短信业务是GSM运营商与气象部门合作开展的面向群体和公众的一种服务。文中介绍了如何利用Visual Basic 6.0通信技术,实现PC机与GSM模块之间的通信,开展气象决策短信服务。主要对短信编辑、短信发送、系统管理和一些关键技术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可为其他地市级气象局设计出有自己特色的气象决策短信服务平台系统提供技术借鉴和参考。该系统设计过程中强化信息的发布权威,对外发布的内容必须经过审阅和签名,对用户号码实行授权管理等。
    33  西北干旱监测预测业务服务综合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刘治国 王遂缠 林纾 王勇 程鹏 杨苏华
    2006, 34(4):485-489.
    [摘要](1116) [HTML](0) [PDF 128.62 K](1558)
    摘要:
    “西北干旱监测预测业务服务综合系统v2.0”是以2002年甘肃省科技厅“西北干旱成因及其应用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在“西北干旱监测预测服务综合业务系统v1.0”的基础上进行的优化和升级。该系统包括干旱资料库、干旱监测诊断、干旱气候预测、干旱影响评价、干旱预测评估、产品分发和辅助工具7个部分,是一个具有较好物理基础、较强监测服务能力、较高自动化程度并具有西北区域干旱气候特色的综合业务系统。系统界面友好、结构清晰、独立性强、可扩展性高、灵活性强、运行速度快。
    34  气象要素场等值线图自动绘制
    汤子东 冯晓云 郑明玺 朱君松 奚秀芬
    2006, 34(4):490-493.
    [摘要](1340) [HTML](0) [PDF 365.79 K](2466)
    摘要:
    根据业务的特殊性研制的气象要素等值线图绘制软件,通过把离散站点自动连接成符合Delaunay特性的不规则三角形网格,自动生成的等值线符合人们手工绘制等值线规则,可以绘制气象要素和北太平洋海温等值线分布图,绘制海陆边界并填充颜色。通过自定义的坐标系,很好地解决了屏幕坐标与实际坐标之间的转换、地图投影的实现等问题。程序具有丰富的绘图功能,可以根据需要手工绘制各种矢量图形对象和插入图像对象,能修改对象属性,包括随意移动位置、改变大小等,可以设置各种对象的显示顺序,能设置对象为Mpha混合透明显示。图形对象实现矢量级别的无级缩放,实现精细打印功能,满足日益发展的业务需求。
    35  云状排序记录的计算机自动审核方法
    封秀燕 何志军 沈雪峰
    2006, 34(4):494-497.
    [摘要](1058) [HTML](0) [PDF 104.74 K](1261)
    摘要:
    加强对地面资料计算机自动审核技术的研究,对于实现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计算机自动审核、提高地面观测资料的审核质量和工作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云状记录的排序分析技术,是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计算机自动审核中的一个关键性技术难点。文章介绍一种分类分析方法,即根据总云量、低云量和云状的不同配合情况分为几种记录类型,对每一种类型再根据几种不同情况进行分析,在分析判断过程中,将29种云状符号射影到双字(32位)变量中,使分析判断程序简单明了。在浙江省地面气象资料计算机自动审核软件中进行试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提高云观测资料的审核质量具有明显效果。
    36  从太空用雷达探测云:气象与气候研究的里程碑
    程也(编译)
    2006, 34(4):497-497.
    [摘要](1197) [HTML](0) [PDF 71.41 K](905)
    摘要:
    2006年4月28日NASA卫星CloudSat和CALIPSO (Cloud-Aerosol Lidar and Infrared Pathfinder Satellite Observations) 在加利福尼亚Vandenberg空军基地升空。科学家预计,这2颗卫星将改进人们监测大气和气候变化的能力。WMO秘书长雅罗指出:对于气象和气候学领域来说,这2颗卫星的升空具有里程碑意义。来自这些卫星的资料将大大增进人们对天气事件的了解,提高预报能力以及改进气候变化模拟。
    37  局域网络故障检测技术方法
    韩燕义
    2006, 34(4):498-500.
    [摘要](1109) [HTML](0) [PDF 92.56 K](1260)
    摘要:
    局域网络故障可分为常规故障和非常规故障。对常规故障应采用检查操作对象、分段检测、逐一排除、最终定位故障源的技术方法;非常规故障是一种既复杂又无规则的常见问题,对此种故障应采取屏幕提示、理论分析、经验判断等相结合的技术手段最终定位故障源。
    38  利用MODIS资料监测和预警干旱新方法
    张文宗 姚树然 赵春雷 王云秀
    2006, 34(4):501-504.
    [摘要](1179) [HTML](0) [PDF 124.77 K](1183)
    摘要:
    为了提高遥感监测土壤水分和干旱的技术水平,在对常用遥感监测土壤水分和干旱方法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土壤热力学理论,提出了利用EOS/MODIS资料遥感监测农业干旱的新方法——能量指数模式。实际监测应用结果表明,能量指数模式更适合农作物土壤水分和干旱的监测,监测效果明显优于已经业务化的其它模式。农作物生长季节干旱的预警应当在土壤水分遥感监测的基础上,考虑未来预警期内的预报降水量和最高气温,并且把这个预报降水量和最高气温定量转化为土壤水分订正值,按照当地的标准划分成干旱预警等级。
    39  MODIS 1B数据与物理量计算
    李登科
    2006, 34(4):505-508.
    [摘要](1260) [HTML](0) [PDF 123.33 K](1056)
    摘要:
    弄清楚HDF—EOS数据结构和内容及其基本物理量的计算方法是MOD 1S应用的基础。HDF是NCSA开发、适用于多种计算机平台、易于扩展、主要用来存储各种类型的科学数据。NASA在此基础上,对ftDF进行了扩展,开发了专门处理EOS产品的数据格式HDF—EOS。MODIS 1B产品采用HDF—EOS格式存储数据,数据文件包括250、500、1000m分辨率的定标后的资料以及星载定标器数据及其他工程数据。白天MODIS资料有36个波段,夜间只有17个波段。MODIS 1B产品将MODIS探测得到的数据信号按一定比例缩放为16位整数保存,根据数据集保存的缩放比和截距参数,可以算出反射率和辐射率。
    40  利用卫星探测深海涡旋
    程也(编译)
    2006, 34(4):508-508.
    [摘要](991) [HTML](0) [PDF 86.88 K](904)
    摘要:
    美国特拉华大学、NASA喷气推进试验室和中国海洋大学的科学家利用来自美国与欧洲卫星的探测资料开发了一种探测西班牙与葡萄牙附近大西洋中高盐度水下0.8km以下涡旋(Meddies)的方法。这些温暖、位于海洋深处的涡旋是海洋复杂环流系统的一部分,驱动着调节地球气候的洋流。该项研究标志着科学家首次能够探测从深海到太空所发生的现象,利用一种新的多探测器技术追踪海洋盐度的变化。该研究的负责人为特拉华大学的Xiaohai Yan和Mary A.S.Lighthipe等,
    41  网上雷达回波经纬度定位系统的设计与建立
    李书严 李伟 王京丽
    2006, 34(4):509-512.
    [摘要](1409) [HTML](0) [PDF 593.36 K](1872)
    摘要:
    基于气象业务的需要,开发了网上雷达回波经纬度定位系统。该系统能够依托于网上雷达图像进行回波的定位,包括回波高度,回波相对雷达站的距离、方位角,相对炮点的距离、方位角、作业时的仰角。可以为人影作业时作业时机、打炮方向及仰角提供更精确信息,减少盲目性,提高增雨(防雹)作业效率。该系统用Visual C^++编程,界面友好、直观,操作方便、快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气象科技编辑部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电话 :010-68407256      传真:010-68407256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