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第36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陆面过程模式中植被冠层短波辐射传输参数化方案研究进展
    周文艳 郭品文 罗勇
    2008, 36(3):257-261.
    [摘要](1593) [HTML](0) [PDF 543.73 K](1191)
    摘要:
    阐述植被冠层内短波辐射传输模式研究在陆面过程及陆气相互研究中的重要性,全面地回顾有关冠层短波辐射传输模式的研究进展,结合目前在陆面过程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冠层短波辐射传输模式,指出当前在这一领域研究中存在并有待于解决的问题,探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2  相似台风“泰利”和“桑美”的数值模拟和对比分析
    陈丽芳
    2008, 36(3):262-267.
    [摘要](1321) [HTML](0) [PDF 4.10 M](960)
    摘要:
    结合客观分析、常规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中尺度自动站资料以及数值模拟资料,探讨两个相似台风“泰利”和“桑美”的风雨差异的成因。“泰利”北上时与西风槽结合,形成稳定的“北槽南涡”的天气形势;“桑美”北上时其北侧存在高压坝,并且强度增强,不利于环流云系的发散。“泰利”过程有弱冷空气从边界层向南渗透;“桑美”过程中低层没有冷空气活动。地面风场上,“泰利”在杭州湾以北太湖以南存在东风和东北风的辐合线;“桑美”则存在东风和东南风的辐散。“泰利”过程中,浙北处在能量锋区南侧的高能区内,存在中尺度锋生,处于弱不稳定状态,有利于能量的积累和强对流的促发;“桑美”过程中,浙北处在能量锋区北侧的低能带内,并且层结非常稳定。相似台风造成的风雨影响可能差别很大,需根据具体的天气形势、边界层内冷空气活动情况、地面风场辐合线,以及能量锋区和稳定度等方面做进一步判断。
    3  高分辨不稳定能量的实时计算显示及应用
    吴木贵 黄美金
    2008, 36(3):268-272.
    [摘要](1479) [HTML](0) [PDF 1.80 M](1293)
    摘要:
    介绍了高分辨不稳定能量的算法。用该算法实现的实用程序能计算出每个地面站每小时的高分辨不稳定能量、地面假相当位温、抬升凝结高度等,并能在福建地图上显示出来。个例分析显示:在高分辨不稳定能量正高值区或其下游,若短时内(未来3 h内)有对流回波产生或经过,则将会发展,其值越大,天气越强;而地面假相当位温分布图能细致表现能量分布及地面冷空气的活动。
    4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对华北盛夏降水的影响
    段丽瑶 荣艳淑 梁平德
    2008, 36(3):273-276.
    [摘要](1622) [HTML](0) [PDF 984.59 K](1423)
    摘要:
    应用1958~2002年NCEP/NCAR 500 hPa再分析资料,分析夏季逐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110°~130°E、20°~50°N区域脊线活动情况。发现盛夏(7~8月)副高在588 dagpm以上、脊线在30°N以北的日数与华北降水有大范围正相关区,中心相关系数0.561(显著性水平为0.001)。分析发现西太平副热带高压越过30°N的初日(连续3天副高脊线越过30°N的首日)早晚与华北盛夏降水量显著相关,初日与华北盛夏的平均降水量相关系数为-0.385,即副高北上早华北盛夏降水多,反之副高北上晚华北盛夏降水少。110°~130°E区域副高脊线越过30°N的日数和初日能更好地描述西太平洋副高与华北乃至我国东部盛夏降水的关系,对实际业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5  长江源流量对长江源流域气候年代际变化的响应
    刘青春 秦宁生 许维俊 时兴合 汪青春 冯蜀青
    2008, 36(3):277-280.
    [摘要](1477) [HTML](0) [PDF 432.07 K](1180)
    摘要:
    利用长江源流域气象站降水、气温资料和源区直门达水文站流量,建立了历年各月、季降水距平百分率和气温距平序列,分析了长江源流量与长江源流域降水、气温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长江源流域气候演变存在非常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年降水量呈平缓下降趋势,60、80年代年降水量正常或偏多,70、90年代偏少,主要受夏季降水的影响;年气温明显呈上升趋势,60年代最冷,70年代开始回升, 80年代暖在冬, 90年代暖在秋,目前年、夏、秋、冬季已达到1961年以来的最暖期;年流量与年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突变年份对应, 60、80年代偏多,70、90年代偏少,目前除春季流量外,夏、秋、冬季已转入上升趋势,1965、1979、1997年二者均发生了突变。
    6  云南辐射雾的气候分布特征及天气成因
    郭荣芬 鲁亚斌 海云莎
    2008, 36(3):281-288.
    [摘要](1909) [HTML](0) [PDF 1.00 M](1334)
    摘要:
    应用1976~2005年云南126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及2001~2005年的高空探测资料,统计分析了云南辐射雾的时空分布气候特征、形成雾的天气环流背景及要素成因。结果发现:云南雾日数逐年呈现波状变化,总体趋势上呈下降趋势,但雾的日变化规律较为稳定;形成雾的天气形势有偏西气流型和偏北气流型,其中偏北气流型成雾重、持续时间长。成雾物理机制分析表明,近地层良好的水汽条件、静风或弱的风力条件、晴空少云、地面变性冷高压后部的均压场环境、低层大气弱的上升运动、中高层大气较强的下沉运动、低层暖平流、中高层冷平流以及边界层存在逆温层等特征是形成雾的重要条件。
    7  梅州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未来变化趋势
    罗碧瑜 陈映强 贺汉清 张晨辉 林巧美 李源锋
    2008, 36(3):289-292.
    [摘要](1795) [HTML](0) [PDF 459.43 K](1351)
    摘要:
    采用线性趋势方程、滑动平均和R/S(rescaled range analysis)分析方法对1953~2006年梅州市气温、降水的各季及年平均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年来梅州市各季和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增暖速率最大;年降水量及春、夏、冬季降水量也处于增多时段,而夏季降水的变化倾向率最大。R/S分析表明:气温、降水两气候要素存在明显的赫斯特(Hurst)现象,即梅州市气候变化存在着持续性;气温的Hurst指数表明,梅州市未来的年平均气温和各季平均气温都会继续呈上升趋势,未来夏季平均气温的增暖趋势将更为明显;降水量的Hurst指数表明,梅州市未来的年降水量及春、夏、冬季降水趋势是增多的,而秋季降水维持减少趋势,未来春季雨水增多的趋势将更为明显。
    8  一次强对流天气中尺度涡旋结构和冰雹落区分析
    张京英 漆梁波
    2008, 36(3):293-299.
    [摘要](1516) [HTML](0) [PDF 1.17 M](1387)
    摘要:
    利用临沂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和中尺度数值模式MM5,模拟分析了2005年6月18日临沂市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表明:强对流天气过程主要发生在高空干冷气流、低空暖湿气流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下,影响系统为中层700 hPa的中尺度涡旋。涡旋的生成机制为:在西南风的背景场上,西北气流和东南气流分别从高空和低空向其嵌入,形成了中尺度气旋性涡旋。该涡旋风场和温湿场结构东西不对称,冰雹落区主要位于涡旋中心东南侧;雷达回波的演变分析表明,强回波区回波强度中心由低到高几乎呈垂直分布;降雹过程中,回波强度增强,回波顶下降,VIL值迅速减小。
    9  边界层风廓线雷达资料在北京夏季强降水天气分析中的应用
    古红萍 马舒庆 王迎春 李炬 曹晓彦
    2008, 36(3):300-304.
    [摘要](2330) [HTML](0) [PDF 1.33 M](1561)
    摘要:
    利用北京城区及周围3个站的Airda 3000 边界层风廓线雷达提供的风廓线资料, 详细分析了北京2005年8月3日的一次强降水天气过程。分析表明,降水前十几小时出现双层低空急流,急流层内结构复杂,呈现多中心结构。风廓线观测揭示,由高空槽和弱冷空气共同诱发产生的切变线低涡是产生此次暴雨天气的主要中尺度系统,暴雨系统有很复杂的垂直结构。强降水开始前数小时(夜间)城区地面风场辐合,在临近降水和降水开始时辐合(或切变)层向上发展,这一过程有利于降水的发展。
    10  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物理量扰动场结构特征
    陈媛 黄小玉 陈江民 唐瑶 何正阳 刘剑科
    2008, 36(3):305-309.
    [摘要](1681) [HTML](0) [PDF 5.03 M](1228)
    摘要:
    分析2007年4月4日发生在湖南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表明,前期天气持续回暖,积累大量不稳定能量,垂直风切变、动力、热力及水汽条件都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产生。这次过程地面、高空的温度、湿度、动能的扰动量分析表明,过程影响前及影响期间,具有正温度扰动,过程影响后,具有负温度扰动,地面温度扰动明显大于高空各层的温度扰动,说明地面的热力作用大于高空的热力作用;扰动湿度场中,强对流天气发生区域各层的湿度小于周围环境的湿度扰动,这可能是出现雷雨大风的原因之一,各层的湿度扰动都比较大,因此对流很旺盛;扰动动能场中,过程发生区域的扰动能量明显大于过程发生前、后的扰动能量,各层中以850 hPa的扰动能量最大,地面次之。
    11  作物低温冷害指标及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王远皓 王春乙 张雪芬
    2008, 36(3):310-317.
    [摘要](1446) [HTML](0) [PDF 927.14 K](1212)
    摘要:
    介绍了我国现有的作物低温冷害指标,并对比分析了其优缺点,同时介绍了国内外有关低温冷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国外有关作物低温冷害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冷害机理研究方面,而在冷害指标、冷害监测预测和风险评估等方面的研究较少。国内主要从低温冷害出现的风险概率、温度变异系数出发进行了风险评估,并建立了综合风险指数,但结合产量灾损方面的风险评估还未开展。
    12  陕西果树花期低温冻害特征及防御对策
    李健 刘映宁 李美荣 李艳莉
    2008, 36(3):318-322.
    [摘要](1677) [HTML](0) [PDF 1.25 M](1227)
    摘要:
    利用陕西省30个苹果(梨)基地县气象站1961~2000年3~5月气象资料及2001~2006年9个苹果(梨)基地县气象站物候观测资料,采用气象统计、田间试验和灾害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不同等级果树花期冻害的预警指标:严重低温冻害(TD≤-2 ℃)、低温冻害(-2 ℃<TD≤0 ℃)、低温冷害(2 ℃≤TD<0 ℃)。分析了主要果区不同等级果树花期冻害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和时空分布特点。花期低温冻害主要发生在延安和渭北西部果区,平均每年发生低温冻害4.1~6.3天、严重低温冻害3.2~6.0天,主要危害时段为4月中旬前后。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提出了果树花期冻害 “避”、“抗”、“防”、“补”等系列化防御技术措施。
    13  气象条件与酿酒葡萄糖分积累的关系
    张磊 张晓煜 马国飞 卫建国 曹宁
    2008, 36(3):323-326.
    [摘要](1548) [HTML](0) [PDF 496.34 K](1243)
    摘要:
    气象条件是影响葡萄糖分积累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利用酿酒葡萄(赤霞珠)糖分观测数据和相应气象数据研究气象因子对酿酒葡萄糖分积累的影响发现,在酿酒葡萄着色至成熟期,对酿酒葡萄糖分积累影响较大的气象因子是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日照时数和温湿比。最适于糖分积累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日照时数和温湿比分别是24.0 ℃、29.3 ℃、6.4 h和0.35左右,在小于上述极值点的范围内,糖分日积累量随各因子(值)的增加而增加;在大于上述极值点的范围内,糖分日积累量随各因子(值)的增加而减少。
    14  火箭增雨作业效果评估分析
    刘云辉 郑玉梅 刘云升 张卓
    2008, 36(3):327-330.
    [摘要](1543) [HTML](0) [PDF 1.11 M](1159)
    摘要:
    火箭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评估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利用火箭开展增雨作业,具有投资少、操作简单、效果显著的特点, 自2003年起,朝阳市龙城区政府投资开展火箭增雨作业,不间断地在辖区内开展作物生长季火箭增雨作业。利用降水变化分析和影响区和非影响区对比分析方法,分析了龙城区3年增雨作业情况,进行人工增雨效果评估,得出火箭增雨作业的增雨效率为33%的结论。
    15  冰雹云系发展演变与其地闪的相关性分析
    李永果 马丽 刘强 赵京峰
    2008, 36(3):331-334.
    [摘要](1471) [HTML](0) [PDF 1.10 M](1194)
    摘要:
    对山东地区6次冰雹过程闪电定位仪资料和雷达回波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降雹区域内10 min闪电频数分布呈规律变化,在降雹前32~220 min 闪电出现10次以上的峰值,冰雹发生前2 h正闪电迅速增加,雹后又迅速减弱。雹前正闪电基本占总闪电的50%以上。闪电基本分布在雷达回波内,但闪电密集区与强回波区并不完全对应。闪电密集区移动可以标识出冰雹云的发展移动路径;10 min降雹区域闪电频数、正闪电所占的比值和闪电时间序列分布,可能起到预警冰雹的作用。
    16  极轨气象卫星森林火灾实时监测系统
    单海滨 刘玉洁 樊昌尧 戎志国
    2008, 36(3):335-340.
    [摘要](1611) [HTML](0) [PDF 680.00 K](1325)
    摘要:
    介绍了新开发的极轨气象卫星林火实时监测系统的原理、功能及其数据处理流程。其特点是在卫星过境的同时就可处理出森林火灾信息,解决了目前同类气象卫星林火监测系统不能实时监测的问题。极轨气象卫星林火实时监测系统是由3台计算机组成的并行处理系统。该系统将火点判识的时序从模糊到确定分3步进行,并将数据接收、火点判断、火点定位、显示等的运行时序分配在3台计算机中同步运行。该系统于2005年在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投入业务运行。与原有卫星遥感林火监测系统比较,该系统对森林火灾监测的时间可提早约30 min。
    17  NPOESS/VIIRS及其云图产品的应用
    赵增亮 孙泽中 韩志刚 毛节泰
    2008, 36(3):341-344.
    [摘要](1658) [HTML](0) [PDF 1.03 M](1244)
    摘要:
    美国国家极轨业务环境卫星系统计划(NPOESS)第1颗卫星预计于2010年发射,可见光红外成像辐射仪(VIIRS)是NPOESS卫星计划的首要关键载荷,该仪器继承、发展和集成了3颗现有卫星有效载荷的功能,其预期云图产品在整个NPOESS计划应用产品中处于最高优先级地位。从简要介绍NPOESS/VIIRS仪器特征入手,从云图解释的物理基础出发,利用现有卫星载荷类似通道云图实例,对VIIRS预期云图产品进行了概要分析,给出该载荷云图产品在改进和提高云分析与预报水平方面的预期应用潜力和价值。
    18  基于MODIS资料的西藏遥感积雪监测业务化方法
    边多 董妍 边巴次仁 德吉央宗
    2008, 36(3):345-348.
    [摘要](1656) [HTML](0) [PDF 1000.91 K](1320)
    摘要:
    雪灾是西藏地区藏北一线、南部边缘地区对牧业生产影响最严重的灾害之一,利用卫星遥感资料开展积雪监测,提供监测信息产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拉萨接收站接收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卫星遥感资料对西藏高原积雪的监测方法进行了探讨,找出适合该地区的积雪判别模式,建立MODIS资料为基础的积雪监测系统。基于MODIS数据计算得出的归一化差分积雪指数(NDSI)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1、2、4、6通道等相结合,建立积雪监测模型是可行的;得出的积雪判识方法对于西藏地区有较高的适用性,如结合地表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将有林区和非森林区分开计算,能较好地消除藏东南地区因地势复杂、森林茂密对NDSI的影响。
    19  CINRAD/SRDA定标常见问题分析
    王志武 蔡作金 周宽宏 林忠南
    2008, 36(3):349-354.
    [摘要](1555) [HTML](0) [PDF 676.87 K](1453)
    摘要:
    结合中国新一代天气雷达S波段A、B型和C波段B型(CINRAD/SA、SB、CB)的雷达数据采集(RDA: Radar Data Acquisition)部分的报警信息、性能参数、适配数据、接收机和发射机的电路框图及对雷达设备的维修经验,系统地分析了CINRAD/SA、SB和CB的RDA定标和检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报警并给出对策。分析中广泛征求了资深专家们的建议、查阅了源程序,甚至不惜临时改变某个最小可替换单元的适配参数或工作状态等手段,通过改变RDA中的雷达性能参数使产生对应报警信息来验证分析结论。旨在为各级雷达设备技术保障人员在RDA的设备维护中提供参考指南。
    20  涡度相关仪倾斜订正方法的比较及应用
    谌志刚 卞林根 陆龙骅 汪瑛
    2008, 36(3):355-359.
    [摘要](1764) [HTML](0) [PDF 590.89 K](1418)
    摘要:
    利用973暴雨项目2002年在安徽肥西观测的涡度相关资料,针对目前涡度相关法中存在的仪器倾斜误差问题,采用两种倾斜订正方法计算湍流参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次坐标轴旋转倾斜订正方法和平面拟合方法均可以对仪器倾斜引起的误差进行坐标旋转订正,有效剔除仪器倾斜引起的侧向应力的影响,以及仪器倾斜时水平方向风速引起的虚假湍流通量,提高了湍流通量的计算精度。两种倾斜订正方法各有一定适用条件,平面拟合方法优于三次坐标轴旋转倾斜订正方法。
    21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系统中浪涌保护器的选择
    于楠 闫景东 汪鲁刚
    2008, 36(3):360-363.
    [摘要](1504) [HTML](0) [PDF 467.94 K](1316)
    摘要:
    针对雷击可能造成的雷击电磁脉冲对计算机、通信设备等微电子设备的危害情况,对雷电的分类、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的雷电入侵途径进行阐述和分析。介绍了雷电浪涌保护器(SPD)的类型、组成元器件及主要技术指标;重点介绍在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系统中SPD的选用原则和选型计算,通过对SPD最大持续运行电压、最大放电电流的详细计算,提出参照连接器类型,按照工作电压、工作频率的要求选择正确合理SPD的方法。
    22  基于.NET平台B/S模式的人工影响天气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袁正腾 高进 向玉春 刘剑 齐麟
    2008, 36(3):364-368.
    [摘要](1358) [HTML](0) [PDF 1.61 M](1388)
    摘要:
    针对目前人工影响天气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结合业务的需要,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的省、市、县一体化的人工影响天气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基于.NET平台,以C++作为主要开发语言,采用ASP.NET技术进行开发,并应用WebGIS技术实现人工影响天气专题信息的地图发布。系统内容丰富,界面友好,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和可操作性,其应用有效地提高了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管理的工作效率。
    23  基于网络的气象业务远程管理维护系统
    邵志勇
    2008, 36(3):369-371.
    [摘要](1392) [HTML](0) [PDF 1.15 M](1274)
    摘要:
    为了解决基层气象台站业务人员的维护能力与气象业务发展之间差距越来越突出的矛盾,提高基层台站的业务运行质量,降低管理维护成本,开发了基于网络的气象业务远程管理维护系统。系统采用Windows Socket网络技术和客户/服务器软件方式,以P2P方式实现了基于宽带网络的实时通信、远程屏幕共享、远程文件操作、系统状态查看、远程文件自动备份恢复的气象业务远程管理维护系统。通过宽带网络可以方便地对基层台站的业务运行微机进行远程管理和维护。实践证明,通过网络技术实现气象业务的远程运行管理维护是一种经济可行的实用方法,也为无人值守站的运行维护提供了一种管理维护方案。
    24  中尺度自动气象站Web图形显示系统
    张宗灏 王咏青 景安华 刘继敏
    2008, 36(3):372-374.
    [摘要](1432) [HTML](0) [PDF 904.94 K](1334)
    摘要:
    用VB脚本查询中尺度自动气象站SQL Server 2000中心数据库,在VB 6.0下编程调用绘图软件Surfer 8的Automation功能,对查询得到的数据进行图形分析,通过系统剪贴板将Surfer 8在后台绘制好的图形复制到图片框进行前台显示。将查询信息输入和图形显示功能模块编译成Active X控件,插入网页文件,实现了将任意时段的中尺度自动气象站资料以图形的形式在互联网上为用户服务,克服了目前多数网站只提供固定时段气象资料分析图形的问题。系统采用了模块化和控件的方式进行开发,减轻了开发工作量,方便了系统发布。
    25  地面自动气象站人机结合审核技术探讨
    吴明江 宋文英
    2008, 36(3):375-377.
    [摘要](1352) [HTML](0) [PDF 3.28 M](1078)
    摘要:
    自动气象站在使用中因雷击死机,标校、更换自动站传感器或电磁干扰,自动站传感器性能下降导致分钟、正点数据出现缺测,野值的情况经常发生。为确保气象记录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根据近两年对嘉兴地区地面气象信息化资料的审核实践,着重对地面气象信息化A、J文件数据缺测、野值及数据格式上出现错误及其他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在预、审核工作中减少错误,提高地面气象信息化资料的审核质量。
    26  PCVSAT单收站各类故障分析与处理
    符凤平
    2008, 36(3):378-379.
    [摘要](1472) [HTML](0) [PDF 289.81 K](1173)
    摘要:
    27  CAWS600B型自动气象站常见故障分析
    李又君 洪高元 张敏 郗兴文
    2008, 36(3):380-382.
    [摘要](1648) [HTML](0) [PDF 424.40 K](1348)
    摘要:
    28  自动气象站雨量传感器现场校准方法
    党选发 徐志龙 刘永强 牛玉质 黄蕊 谢万军
    2008, 36(3):383-384.
    [摘要](1281) [HTML](0) [PDF 303.15 K](1374)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气象科技编辑部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电话 :010-68407256      传真:010-68407256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