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39卷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城市应急服务气象数值模拟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房小怡 李磊 郭文利 马晓光 轩春怡 李书严 杜吴鹏
    2011, 39(6):673-677.
    [摘要](1305) [HTML](0) [PDF 4.63 M](1291)
    摘要:
    针对城市应急需求,建立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气象数值模拟系统。该系统主要包含两个模型:①以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和区域大气模拟系统RAMS 60为核心的快速污染扩散数值预报模型,该模型具有精细准确、可预测性的优点,应急人员在接到命令后15 min内可完成事发后1 h的气体扩散应急产品的制作;②以街区模式和高斯模式为核心的快速应急气象服务软件,它具有操作简洁、安装方便、产品输出快速直观的优点,能够在2~3 min内完成事发地点应急产品制作。通过一年的日常城市应急演习及奥运会、残奥会的应用证明,该服务系统较好的满足了应急指挥时效性、服务性的需求,为北京城市应急指挥人员现场处置提供即时科学依据。
    2  城市短时强降雨中尺度观测特征分析
    王丛梅 吴智杰 刘瑾 许新路
    2011, 39(6):678-684.
    [摘要](1391) [HTML](0) [PDF 5.95 M](1044)
    摘要:
    通过对2009年5月9日、2007年7月18日和2006年8月28日邢台市3次城市短时强降雨过程的对比分析,应用高时空分辨率的加密自动站资料、雷达风廓线资料,研究其中尺度特征。强降水天气产生在大尺度有利的环流背景下,低层切变线系统、强中低空垂直风切变、地面低压倒槽提供了有利的辐合上升动力条件,低层西南暖湿气流与西风带冷空气以及边界层东北急流带来的回流冷空气相互作用,为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热力和不稳定层结条件。地面中尺度切变线是强降水的触发系统,强降水落区与地面中尺度辐合系统位置一致,地面和边界层偏东风的开始和持续时间、强度与强降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边界层偏东气流由于西部山脉的地形作用在山前汇聚从而强迫抬升,使地面中尺度的辐合系统产生和加强,城市热力强迫与地形的共同作用触发城市强降水的产生。
    3  2004年北京地区秋季大气气溶胶粒子分布特征
    马新成 田伟红 张磊 张蔷
    2011, 39(6):685-691.
    [摘要](1198) [HTML](0) [PDF 5.70 M](1202)
    摘要:
    2004年秋季在北京地区利用机载大气气溶胶粒子探头进行了大气气溶胶观测,获得了0~7 km气溶胶细粒子数浓度和尺度谱分布的垂直、水平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北京地区上空气溶胶粒子数浓度在1 km左右高度以下的混合层内有均匀的分布,明显递减层的高度范围约在1~2 km之间,2 km以上随高度递减很小,高层气溶胶数浓度变化不大,小于200个/cm3;当有逆温存在时,常在其下边界附近形成气溶胶的“累积层”;当处于高压控制下,晴天大风天气条件时,北京地区较干净,近地面气溶胶数浓度约在500~800个/cm3,而当处于弱低压控制时,晴天小风天气条件下,北京地区会出现较严重污染,近地面的气溶胶数浓度达到约为8000个/cm3,是较为干净情况下的10倍左右;粒子谱受不同形成机制影响,多为单峰分布。
    4  云南高原城市楚雄和大理热岛效应变化特征
    何萍 李宏波 刘韬 蔡金丽
    2011, 39(6):692-696.
    [摘要](1190) [HTML](0) [PDF 4.43 M](1126)
    摘要:
    利用1971—2000年楚雄市和大理市的气温、降水、相对湿度、平均风速等气候资料,分析了楚雄市和大理市两城市热岛效应变化特征,应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分析热岛强度发生变化的原因。结果发现:30年来楚雄市的热岛强度年变化在不断增强,而大理市热岛强度增加不如楚雄市明显,热岛强度月变化两城市基本一致,干季强,雨季弱;热岛强度日变化楚雄夜间强白昼弱,大理市清晨强,黄昏弱。
    5  闽西北地区降水回波特征和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分析
    林长城 陈彬彬 隋平 王宏 夏辉 陈敏艳
    2011, 39(6):697-702.
    [摘要](1288) [HTML](0) [PDF 5.09 M](1024)
    摘要: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资料、850 hPa天气图和地面降水资料对闽西北地区的云雨资源、有利人工增雨作业的天气系统、降水回波特征及人工增雨作业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闽西北地区有利于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主要天气系统可分为9类:大陆高压、副高外围、暖区辐合、热带辐合带、低槽、台风(低压) 、低涡、低涡切变和其他类。积层混合云为当地人工增雨的主要作业对象。积状云和积层混合云的回波高度和回波面积越大,对应的降水等级越高。积层混合云的回波强度和负温区厚度对降水等级影响明显。闽西北地区火箭人工增雨作业指标为:积状云和积层混合云的回波强度分别为大于30 dBz和25 dBz,回波顶高分别为5500 m和5000 m以上,负温区厚度大于1500 m和2000 m,回波面积大于1000 km2和2500 km2以上,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大于1 kg〖DK〗·m-2和云系云顶温度介于-28~-12 ℃之间。
    6  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在人工增雨效果检验中的应用
    张中波 仇财兴 唐林
    2011, 39(6):703-708.
    [摘要](1211) [HTML](0) [PDF 5.26 M](980)
    摘要:
    利用湖南省境内的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结合湖南省中小尺度地面降雨量资料,对催化作业前后目标云与对比云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参数(回波顶高、最大反射率因子、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回波面积等)的变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后,目标云体雷达回波参数值均增大,约20~30 min后都能达到最强,而对比云增大率比目标云要小;作业点下风方雨量在催化后20~30 min内达到最大,最大降雨量与目标云雷达回波参数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而对比云降雨量较为平缓,雨量也比目标云要小。
    7  雷击大地密度的计算与软件实现
    樊荣 肖稳安 高燚 李霞 陈红兵
    2011, 39(6):709-713.
    [摘要](1384) [HTML](0) [PDF 4.00 M](1284)
    摘要:
    雷击大地密度(Ng)是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的重要参数之一。雷击风险评估业务的传统方法中,通常采用当地气象部门提供的所在城市的年平均雷暴日(Td)来计算评估点的Ng值,而雷击分布受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地区都取相同的Ng值的做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Ng的概念出发,对标定后的闪电定位系统(LLS)数据进行处理,使用C#编程制作计算Ng的软件,以便快捷、精确地为雷击风险评估业务提供Ng的数据支持。
    8  衡水致灾雷电天气分析
    王建英 李月英 张立霞 谢莉莉 张素美 徐建芬
    2011, 39(6):714-718.
    [摘要](1444) [HTML](0) [PDF 3.98 M](1036)
    摘要:
    以2007—2009年的雷灾调查为基础,利用保存的MICAPS资料对9次雷灾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致灾雷电均产生在大范围较深厚的低值系统环流背景下,其中7次强雷电的〖WTBX〗T〖WTBZ〗ln〖WTBX〗p〖WTBZ〗图具有喇叭口、存在逆温、SI指数较小(≤-2),其他物理量如垂直上升速度与〖WTBX〗T〖WTBZ〗ln〖WTBX〗p〖WTBZ〗图或SI表现基本一致。另外2次致灾雷电产生在稳定降水形势下的强降水过程中。致灾雷电在湿度较低的月份产生的可能性更大。
    9  华北地区高速公路沿线雾预报
    冯涛 李迅 丁德平 张德山 谢庄
    2011, 39(6):719-722.
    [摘要](1180) [HTML](0) [PDF 3.33 M](982)
    摘要:
    在数值预报产品(MM5)的基础上,建立了华北高速公路沿线及邻近460个气象站的高影响天气—雾的统计预报模型。抽样检验系统运行2年多来所积累的预报和实况资料的结果表明,北京24 h能见度〖WTBX〗V〖WTBZ〗≤5 km 预报的年临界成功指数(CSI:Critical Success Index)为061,京津塘高速公路沿线的7个站为068。北京和京津唐高速公路沿线有、无雾预报准确率均为081。对2007年的两次低能见度预报过程的检验表明,该方法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10  华北高速天津段公路气象数据质量控制分析
    王亚男 吴彬贵 解以扬
    2011, 39(6):723-730.
    [摘要](1209) [HTML](0) [PDF 6.48 M](1028)
    摘要:
    应用缺测分析、气候学界限值检查、历史极值检查、时间一致性检查、要素一致性检查和利用要素时间曲线人工检查等方法,对华北高速公路天津段公路自动气象站的能见度、相对湿度、气温、地温、风速等气象要素的数据质量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由于仪器故障造成数据缺测及在一定时间内恒定不变或变率太小是自动气象站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极少数情况下,存在超过界限值的错误数据;历史极值检查、时间一致性检查和要素时间曲线人工检查等方法对可疑数据错误检出率不高,现有检查域值还需要不断完善。
    11  石家庄市紫外线监测分析及预报方法
    曲晓黎 张彦恒 赵娜 袁媛
    2011, 39(6):731-735.
    [摘要](1198) [HTML](0) [PDF 4.35 M](1168)
    摘要:
    利用2006—2008年石家庄市紫外线监测数据,分析了近3年紫外线辐射特征,结果表明:石家庄市紫外线等级1~4级之间,其中1级的日数有175天,2级251天,3级220天,4级432天,年平均日数分别为58、84、73天和144天。紫外线指数“较强”级别出现的频率最高,“中等”以上日数占603%,说明石家庄属于紫外线辐射较强的地区。春夏两季紫外线辐射最强,秋季次之,冬季最弱。紫外线辐射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呈向下开口的单峰抛物线状分布。通过相关分析法确定了影响紫外线辐射的主要气象因子,并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不同季节紫外线指数预报方程。检验发现4个方程对各季节预报效果良好,各季预报准确率均超过50%,其中秋冬季最好,预报准确率高达70%以上,可以用作日常紫外线预报业务。
    12  气候变暖对刚察县采暖气象指标的影响及节能潜力分析
    朱宝文 侯俊岭 哈承智 宋理明 赵泽
    2011, 39(6):736-740.
    [摘要](1316) [HTML](0) [PDF 4.27 M](1032)
    摘要:
    利用青海省刚察县1961—2008年逐日气温资料,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采暖期气象条件变化及节能潜力。结果表明,1961—2008年间,刚察县采暖期平均气温上升,负积温减少,采暖初日推迟、终日提前,采暖长度明显缩短;采暖度日与采暖期平均气温关系密切,采暖度日呈极显著下降趋势,特别是1994年气温突变后,下降趋势更加明显,冬季寒冷程度有所减弱,能耗需求量减小;该县采暖能源需求异常偏多主要分布在20世纪60年代,偏多年份以70—80年代为主,偏少年份出现在80年代中期以后,主要集中在2000年以后。气候变暖所致采暖节能率为7%,这对节约能源、减少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较为有利。
    13  阿拉山口地区风能资源特征及利用前景
    孙蕾 张金柱 张远新
    2011, 39(6):741-744.
    [摘要](1391) [HTML](0) [PDF 2.92 M](1088)
    摘要:
    利用阿拉山口地区1957—2007年各月及年平均风向、风速资料和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地面自动气象站24 h 10 min风速观测资料,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得出阿拉山口地区年平均有效风能时数为4575 h,年平均有效风功率密度为166 W/m2,该地区在春、夏、秋3季有效风能较大,冬季有效风能较小,属风能较丰富区,也是季节利用区,其风能储量大有潜力可挖。阿拉山口口岸是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枢纽和平台,对能源的需求在日益加大,在此开发利用风能对保护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都意义重大。
    14  医疗气象学研究方法进展
    周骥 张书余 王宝鉴 罗斌
    2011, 39(6):745-752.
    [摘要](1336) [HTML](0) [PDF 7.63 M](1098)
    摘要: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医疗气象的研究方法,特别是介绍了统计学方法(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时间序列方法),流行病学方法(描述性研究方法、队列研究方法、病例对照和实验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毒理学方法(动物实验、细胞分子实验),以及用这些方法所得出的研究结果。对今后医疗气象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指出应进一步加强气象与医疗两个学科之间的合作,增强机理方面的研究。利用气象条件对疾病影响的机理性研究结果为医疗气象预报做好服务。
    15  北半球环状模波流相互作用动力学研究进展
    梁苏洁 赵南
    2011, 39(6):753-760.
    [摘要](1372) [HTML](0) [PDF 8.02 M](1194)
    摘要:
    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于北半球环状模(NAM:Northern Hemisphere Annular Mode)及其活动中心形成原因的研究成果。主要从NAM的天气、气候影响,波流相互作用原理对NAM形成的解释,NAM在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和北极3个区域活动中心的天气尺度波和行星尺度波活动等方面论述。NAM在对流层的变化与天气尺度波有关,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两个活动中心是天气尺度波活跃的区域,其峰值区表现为风暴轴,其中北大西洋天气尺度波破碎过程会使得NAM指数急剧变化。NAM在平流层的变化和准定常行星波关系密切,冬季准定常行星波会上传并与高纬平流层纬向流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引起北极极涡发生改变。准定常行星波将NAM 3个活动中心有机联系起来:对流层准定常行星波的纬向传播会影响北太平洋风暴轴的位置,而风暴轴的变化会影响下游北大西洋波破碎过程,同时准定常行星波的上传可以影响极涡活动。
    16  青藏高原近地层低压系统移动路径及其特征
    荀学义 胡泽勇 孙俊 崔桂凤 徐丽娇 张华
    2011, 39(6):761-767.
    [摘要](1627) [HTML](0) [PDF 6.36 M](995)
    摘要:
    利用ECMWF 600 hPa高度场加密逐月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强、弱季风年高原近地层低压系统的移动路径及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低压系统于4月在青海省西南部形成,5月沿西南方向移入西藏地区,此后低压系统呈南北向波动西移,直至到达“西至点”后转向东退于10月衰减消散;强季风年低压系统中心强度总体上较弱季风年强。强季风年低压系统移动路径偏北,南北向波动振幅较小,弱季风年低压系统移动路径偏南,南北向波动振幅较大,呈“V”形分布;孕育初生阶段低压系统的形成过程在弱季风年出现“反复”现象;发展成熟阶段高原近地层低压系统南侧印度上空低压系统形成,并且强季风年较弱季风年形成时间偏迟,位置偏南;衰减消亡阶段高原近地层低压系统西北侧的高压系统减弱消散,10月东伸高压脊的脊点在弱季风年较强季风年偏东。
    17  青藏高原红原站平流层下部重力波观测特征分析
    张灵杰 林永辉
    2011, 39(6):768-771.
    [摘要](1360) [HTML](0) [PDF 2.84 M](1053)
    摘要:
    利用位处青藏高原的红原探空站2008年5月垂直高分辨率的无线电探空资料分析了其上空下平流层(19~26 km)重力波的波动特性。结果表明:重力波的垂直波长主要集中在2~4 km之间,平均值约为29 km;水平波长主要集中在100~600 km之间,平均值约为311 km;固有频率主要集中在15f~35f(f为科氏参数)之间,平均值约为25f,相当于固有周期9 h左右。重力波能量在垂直方向上主要向上传播,其出现频率达到85%;水平传播方向主要为偏东方向。垂直固有波速主要集中在-02~-005 m/s之间,平均值约为-012 m/s;水平固有波速主要集中在5~15 m/s之间,平均值约为113 m/s。
    18  东南沿海地区降水与全球海温变化的关系
    郑益群 高俊岭 熊琳峰 曾新民
    2011, 39(6):772-778.
    [摘要](1148) [HTML](0) [PDF 6.74 M](964)
    摘要:
    为了解近50年来东南沿海地区降水与海温变化的关系,对该地区降水与全球海表温度进行了奇异值分解(SVD)。结果表明:印度洋、南海及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是对东南沿海地区降水有影响的关键区域。东南沿海地区秋冬季的降水总体上来说对前期海温变化的响应不敏感,而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受前期海温的影响较为明显,尤其是上年夏季北印度洋、南海地区海温的变化对当年降水有明显影响。因此,在预测东南沿海地区夏季降水时应该重点考虑上年夏季北印度洋及南海地区海温的变化情况。
    19  基于雷达跟踪外推及Google Maps的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
    丁建军 胡文东 赵光平 梁旭 陈晓娟
    2011, 39(6):779-784.
    [摘要](1711) [HTML](0) [PDF 24.81 M](1132)
    摘要:
    以银川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为核心,利用交叉相关外推算法,在本地化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实现对宁夏中北部地区0~1 h强对流天气的跟踪外推预报。建立了基于网站和高分辨率Google Maps地理信息,综合显示雷达、卫星云图、闪电定位仪等多源气象资料及其导出、预报产品的宁夏临近预报业务系统。为预报人员根据不同的地形条件、人口及工农业分布特征,提高预报服务的针对性提供了技术支撑。
    20  闽西北冰雹的时空特征与天气形势分析
    王宏 林长城 郑丽萍 陈彬彬 余永江
    2011, 39(6):785-790.
    [摘要](1151) [HTML](0) [PDF 5.45 M](977)
    摘要:
    利用1990—2008年常规观测资料和850 hPa、500 hPa高空资料,分析了闽西北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有利于产生冰雹的天气型。结果表明,闽西北是福建省冰雹多发区,近年来降雹呈明显减少趋势;月变化呈现一大明显单峰(4月)和两小双峰(7月、11月)现象,主要发生时次在14:00—20:00;连续降雹日数以孤立日为主,每次降雹以1~2站次较为多见;11至翌年5月,有利于产生冰雹的天气型(850 hPa)为暖切适中型、低涡冷切适中型,冷切适中型和低槽偏东型;冷切偏西和暖切偏北型降雹发生概率较适中型低,较偏南型高;741%的雹日伴有低空西南急流,并以急流适中和偏北型居多;大于等于3站次降雹的主导天气形势为暖切适中型、低涡冷切适中型,815%伴有低空西南急流;6—9月有利于产生冰雹的天气型(500 hPa)为副热带高压边缘型和副热带小高压型,发生较大范围冰雹的可能性小。
    21  温州地区雾霾气候特征及其预报
    郑峰 颜琼丹 吴贤笃 周必高 吴孟春
    2011, 39(6):791-795.
    [摘要](1639) [HTML](0) [PDF 3.86 M](1230)
    摘要:
    利用温州8个气象站点近40年的雾日和霾日统计资料,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分析了温州雾、霾日数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1971—2008年期间,温州市区(平原)地区雾日数显著减少,洞头(海岛)地区雾日数缓慢减少,泰顺(高山)地区雾日数呈波动式缓慢增长,21世纪初有明显增多;温州地区霾日数,除泰顺(高山)地区缓慢增长外,总体呈快速增多趋势,增多开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21世纪初霾日数显著增加,其中永嘉和瑞安增加最快。温州雾日数冬春多,夏秋少;霾日数冬季最多,夏季最少。同时,利用近年来气象部门与环保部门联合开展的空气质量预报产品,如空气污染指数(API),建立雾、霾预报方法。统计2004—2009年间的雾、霾与空气污染指数的相关关系,并兼及晴雨天气条件,总结出包含晴雨、空气污染指数及雾、霾3要素的线性公式,作为预报雾、霾工具。经检验,效果较好,预报未来24 h雾、霾准确率达57%~66%。并通过编程实现计算机自动预报。
    22  一次连续暴雨的非地转湿Q矢量分解分析
    刘运成
    2011, 39(6):796-802.
    [摘要](1139) [HTML](0) [PDF 5.88 M](950)
    摘要:
    利用实测暴雨资料,运用改进的非地转湿〖WTHX〗Q〖WT〗矢量对青藏高原东侧2005年7月18日至19日的一次连续暴雨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结果表明:700 hPa 〖WTHX〗Q〖WT〗矢量散度场不仅将暴雨区反映出来了,而且散度辐合中心与降水中心对应。进一步把改进的非地转湿〖WTHX〗Q〖WT〗矢量分解为平行于等位温线和垂直于等位温线两部分,分析表明:准地转的大尺度系统与非地转非绝热的中小尺度系统在不同高度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二者相叠加,形成暴雨。在第一阶段的暴雨中,大尺度的上升运动强迫作用在700 hPa占主要作用,而中小尺度系统在较低层次和中层起主要作用,促使强对流的发展和深对流的形成,对暴雨落区的反映也更准确。在第二阶段的暴雨中,垂直上升运动以中尺度非绝热强迫为主,随着对流不稳定能量的大量释放,中小尺度系统作用快速减弱,降水趋于减弱。
    23  实时闪电电磁场同步观测系统
    范雯杰 张义军 孟青 张阳
    2011, 39(6):803-807.
    [摘要](1166) [HTML](0) [PDF 4.15 M](1262)
    摘要:
    阐述如何对亚微秒级的闪电电磁场变化波形进行同步采集。设计制作了量程可调的快、慢电场变化观测系统,用以获取闪电电场变化信息,并结合磁场同步资料实现了不同环境下的闪电观测要求。基于数据采集卡(PCI5105)和Labwindows/CVI开发平台,研制了闪电波形同步数据采集系统和分析处理软件。整套系统具有高采样率、大容量、多参量、同步观测等特点,并已通过野外试验的验证,为研究闪电放电的微物理过程提供了探测手段。
    24  甘肃平凉闪电定位资料误差分析及其优化
    张其林 刘晓东 刘明远 王静
    2011, 39(6):808-813.
    [摘要](1347) [HTML](0) [PDF 4.48 M](1120)
    摘要:
    利用陈明理等提出的场地误差优化模式,对2001年甘肃省地形起伏较大的平凉地区地闪定位资料进行了优化处理,并选取雷达回波强度大于35 dBz、回波顶高超过7 km的区域作为优化效果验证参考。结果表明,未经场地误差优化的闪电位置远离对应雷达回波数十公里,而优化后对应的闪电位置进入或接近雷达的强回波区,显然更接近于真实情况,优化以后的方位探测器测向角平均偏差可达05°左右。场地误差优化模式能有效地优化闪电定位资料,这对进一步提高雷电临近预警具有积极的意义。
    25  自动站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维护与审核方法
    吴明江 宋文英 钱强寒 陈柏堃
    2011, 39(6):814-817.
    [摘要](1349) [HTML](0) [PDF 3.86 M](1169)
    摘要:
    随着地面气象探测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计算机程序处理数据技术的发展,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维护已由原来人工抄写、统计转为程序进行数据处理,形成信息化资料;审核重点也转为对目测项目的合理性和数据质量分析、控制。文章对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维护、审核的全过程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同时对备注类别、格式、用语等的规范问题以及在审核、维护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过程中常见的缺测错误处理和备注内容混乱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供广大探测业务人员参考,以期提高自动站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质量。
    26  利用VB控件监视与管理时间服务器
    蔡菲菲 刘爱民 郎宏山
    2011, 39(6):818-822.
    [摘要](1185) [HTML](0) [PDF 3.53 M](1144)
    摘要:
    在极轨气象卫星数据接收系统中,时间统一性对气象卫星资料接收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需要时间服务器为系统提供统一的时间基准,从而保证卫星资料的完整按时接收。由于GPS时钟具有稳定、准确的特点,将其作为时间服务器的信号源。为了保证GPS时间服务器正常工作,有必要对其进行状态监视。在VB60环境下,利用串口通信成功实现了对时间服务器的监视、管理功能。监视功能为时间服务器故障的发现、定位与记录提供了重要依据。管理功能包括参数查询、功能设置等,方便用户对时间服务器的操作。
    27  基于GIS的雷电数据可视化地图组件设计与实现
    路明月 张其林 甘文强 李性太 丁旻
    2011, 39(6):823-827.
    [摘要](1250) [HTML](0) [PDF 4.47 M](1118)
    摘要:
    雷电发生发展于地理空间,具有明显的时空特性,因此在地理信息平台的支持下进行各种雷电数据空间及其属性特征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在ArcEngine的基础上,设计研发了雷电数据可视化地图组件(Thunder Map),按照数据定义层、数据功能层以及地图UI层的3层逻辑结构,实现了各种雷电相关数据基于地理信息平台的可视化表达,并提供了相关数据管理与功能分析的操作接口,为基于地理空间信息的雷电数据处理提供可视化的功能组件支持。
    28  天津市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袁卫华 赵玉娟 孟冬梅 武国良
    2011, 39(6):828-833.
    [摘要](1474) [HTML](0) [PDF 5.33 M](1434)
    摘要:
    为适应省级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的需要,设计实现了天津市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该系统由高性能计算机系统、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以及业务运行流程组成的,其设计与实现涉及到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建设、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的业务数据流转以及系统运行监控流程的设计等多个方面。高性能计算机系统的建设包括系统选型、功能设计和安装调试等部分,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的业务数据流转以及系统运行监控流程的设计是整个系统业务化的关键。天津市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通过工程建设和技术开发完成了奥运期间的气象预报服务任务,已投入业务化运行。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版权所有:气象科技编辑部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市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46号       邮编:100081      电话 :010-68407256      传真:010-68407256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