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国外大气探测设备研究概况
    梁奇先
    1973(4):1-3.
    [摘要](1770) [HTML](0) [PDF 251.87 K](1649) [Cited by](139)
    摘要:
    大气探测范围很广,项目多,所用的方法和设备类型也很繁杂,涉及声、光、电、化学等各科学领域。本文仅就建立大气探测基本站网使用设备的几个方面,在国外研究的近况作一概述。一、高空探测系统高空探测系统包括探空、等高平移气球、飞机、火箭和卫星探测等。作为建立站网常规的高空探测,主要是探空、测风和火箭探测。本文着重于介绍30—40公里以下的基本站网使用的高空探测系统。 60年代卫星探测技术的发展,已能提供几十公里内的温度廓线和湿度层结,间接推算风场和气压场。国内外都在讨论高空探测站网和火箭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看来就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还需设置基本站网。因为尽管高空站的任务有某些改变,但作为比较或提供低层的
    2  地极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其在气候预测中的应用
    彭公炳
    1973(3):54-58.
    [摘要](1825) [HTML](0) [PDF 316.39 K](2832) [Cited by](139)
    摘要:
    地极移动与地球自转、地球重力都属于地球物理因素,亦称地学因素。这一类因素产生于地球,并受地球的构造及其运动的特点所制约。地极座标是在不断变化的,围绕某一“平均极”描述螺旋状的复杂曲线。地极移动主要
    3  西太平洋黑潮、流冰和中国东部地区降水的关系
    1973(3):52-54.
    [摘要](1537) [HTML](0) [PDF 187.46 K](2658) [Cited by](139)
    摘要:
    前言海-气作用是近年来人们感兴趣的课题,把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与天气、气候相联系,开始取得某些有实际预报意义的结果。现试从海-气长期反馈效应来探讨我国东部地区降水气候趋势。海洋的巨大体积和热容量以及它的内部交换使得它的变化比大气缓慢得多,具有明显的滞后性,特别是下层海洋参数比较稳定,似可作为长期预报的一个指标。某些研究表明,强洋流区是海洋与大气之间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区域。黑潮是太平洋西部一股巨大的暖洋流,它经台湾向北至日本,约在35°N—40°N转向东去,挟带了大量热量向北输送,因而在海洋的反馈作用上占有重要位置,东亚及西太平洋大气环流及气候状况已经
    4  北京地区未来十年气候趋势展望
    1973(3):47-51.
    [摘要](1891) [HTML](0) [PDF 243.53 K](2707) [Cited by](139)
    摘要:
    关于北京气候在未来10年内的演变趋势问题,我们根据现有的资料,对太阳黑子、大气环流和北京二百多年降水资料(包括晴雨录)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研究,结果如下。一、北京二百多年降水资料分析为了便于分析北京二百多年降水资料,我们选用下列计算式作为多雨年、少雨年和正常年的标准: R≥R。+d_+/2为多雨年;R≤R。-d_-/2为少雨年;R。-d_-/2
    5  关于陈敬承老农用行星方位预报洪水的调查报告
    任振球 薛桁
    1973(3):42-46.
    [摘要](1481) [HTML](0) [PDF 326.28 K](2725) [Cited by](139)
    摘要:
    湖北石首县调关,有位陈敬承老农,现年72岁。他20岁开始注意观测星空和当地旱涝的关系,正式记载行星(主要是水、金、火、木、土星)的方位,以及旱涝和长江水位涨落情况已有40年。通过长年观测,他发现如几个行星参差运动,当年为平年;如几个行星在夏至附近集中出现,当年可能发大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几个星集中出现,力量就大,就会引起天气变化”。观测内容当行星靠近地球一边运行时,从地球上看,有逆行现象。这就是观测行星逆行的开始时
    6  对我国近代气候振动的初步分析
    1973(3):37-42.
    [摘要](1536) [HTML](0) [PDF 474.38 K](2815) [Cited by](139)
    摘要:
    关于世界气候振动的问题,近年来在许多国家已引起普遍的重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是从讨论“北极增温”开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鲁滨什太茵(1946)发表了关于气候变化及其性质问题的研究报告。她对1940年以前的年平均温度资料作了10年滑动平均的分析,发现气温存在显著的振动,而且这种振动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具有一致性。利斯加尔特(Lysgaard 1949)根据1940年以前的资料发现以格凌兰和须匹茨卑根增温最大,由此向南增温现象减弱或者完全没有增温。譬如当时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的一月份气温是明显下降的。 1950年成立特(Willet)利用北半球100个站的1880—1939年的气温资料,估计温度在行星尺度范围内变化的总趋势。他发现从1885年起整个半球的冬季温度和年平均温度有明显的增温趋势,但是就半球的各个部分而论,这种趋势并不完全一致。增温趋势冬季约1℃,
    7  太阳黑子的11年周期与超长期气候预报
    1973(3):31-36.
    [摘要](2027) [HTML](0) [PDF 321.58 K](2646) [Cited by](139)
    摘要:
    目前在做超长期气候预报时,人们经常用到太阳黑子。为了今后工作方便,我们在这里把有关太阳黑子的资料及11年周期的分析方法,做一个扼要的介绍。关于太阳黑子最完整的记录是瓦尔德梅尔整理的苏黎士天文台1610—1960年的观测结果。其中1749年以后有逐月的相对黑子数。1700—1748年仅有年平均相对黑子数。1610—1699年期间只有太阳黑子11年周期的最高(M)及最低(m)出现的时间。此外,美国地球物理研究杂志按月公布苏黎士天文台的初步黑子数。每年初公布上一年经过最后核算的黑子
    8  大气环流与气候異常及其展望
    王绍武
    1973(3):24-30.
    [摘要](1750) [HTML](0) [PDF 417.23 K](3030) [Cited by](139)
    摘要:
    未来气候是否异常,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很大影响,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气侯异常现象比较复杂,预报方法也不成熟。因此,需要认真研究,分析气候异常的历史及成因,寻找其演变规律,探讨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途径。近来国外关于世界气候异常的讨论很多,主要集中讨论如下四个问题:一、极区的变冷,二、一些国家的干旱与洪涝,三、对70年代以至本世纪末气候的展望,四、气候变化的原因。这里主要围绕前三个问题,谈一谈我们初步分析的结果。目前对于产生气候异常的根本原因,人们还不能给予满意的回答。但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气候状况均与大气环流的特征有密切关系。因此可以说:气候异常的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大气环流的异常。当然也不应
    9  太平洋海水温度異常对东亚大气环流和我国旱涝影响的若干事实
    1973(3):14-23.
    [摘要](1698) [HTML](0) [PDF 589.33 K](2765) [Cited by](139)
    摘要:
    前言近年来,世界范围的气候异常引起了人们的普遍注意。但由于对长期天气过程的演变规律了解得十分不够,对气候异常的原因目前还处在假说阶段。为了进一步提高长期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弄清气候异常的规律,开展对长期天气过程物理本质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运转大气这样一部热机,根本的能量是太阳辐射,由于空气的热容量很小,能储存的热量很少,大部分的辐射能被下垫面接受后再以各种不同的形式供给大气。在某种意义上说,下垫面可以看成是供给大气运动能量的储存器和调节器。由于下垫面海陆分布不均,下垫面接受到的辐射能量以及再贡献给大气的能量在地理上也是不均匀的。由于大气运动造成的云
    10  1973—1980年我国大范围降水气候趋势的初步研究
    1973(3):2-13.
    [摘要](1616) [HTML](0) [PDF 600.11 K](3038) [Cited by](139)
    摘要:
    近年来,世界不少地区大范围旱、涝等灾害性天气现象不断发生,去年我国发生了本世纪以来少见的大范围干旱,这种带有世界性的天气气候异常情况,引起了普遍注意。最近,竺可桢对我国近五千年来的气候变迁又作了进一步研究,给我们很大启发。我们根据现有的资料,从我国大范围降水异常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其与太阳活动的关系出发,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几个地区旱涝的发展趋势试作一粗略的估计。
    11  “气候異常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1973(3):1-1.
    [摘要](1556) [HTML](0) [PDF 61.65 K](2530) [Cited by](139)
    摘要:
    为了贯彻周总理5月14日对天气气候异常问题批示精神,中央气象局于今年6月在京召开了“气候异常座谈会”。与会代表从大气环流、太阳活动、海洋和大气的相互影响、海洋流冰、地球物理因子以及群众经验等各方面探讨了气候异常问题。并对1973—1980年未来气候变化的趋势进行展望和估计。本期选登了会上一些分析研究的报告材料和有关资料,供各单位参考。会议认为,1972年以来,世界上许多地区出现了天气气候异常,特别是旱情,无论在范围、持续时间和灾害程度上,都是近年来少见的。但是,对世界上有一些人认为“一次小冰河期将要来到”,或将会有“世界范围的饥馑”,从现在掌握的材料来看,还缺乏足够的科
    12  云团简介
    王作述
    1973(2):35-37.
    [摘要](1668) [HTML](0) [PDF 203.44 K](2524) [Cited by](139)
    摘要:
    自气象卫星发射以来,人们从卫星云图上发现热带地区存在大范围的云区,直径达4个纬距以上,定名为云团。随后发现,热带天气系统大多是在云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且云团也使其经过地区发生大风和暴雨,从而解释了许多热带地区预报员所难于报出的一些暴雨和大风。于是云团便成为热带气象学中所集中研究的天气系统之一。我
    13  现代统计预报的进展
    李麦村
    1973(2):29-34.
    [摘要](1547) [HTML](0) [PDF 455.04 K](2927) [Cited by](139)
    摘要:
    一、现代统计预报的发展在气象学中统计预报并不是一件新鲜东西。在20—40年代中曾经流行一时的瓦尔克、保尔、维泽等学派,都是采用统计方法作天气预报的。现代统计预报在以下三方面又有了新的发展: 一、统计预报的基本原则是从大量历史资料(子样)中运用统计方法寻找统计规律和关系。现代统计预报采用了大型电子计算机,使它建立在客观而稳定的统计关系上。二、统计数学近20年来有很大发展。如在随机函数理论中出现了概率理论的动力学部
    14  数值天气预报概况
    1973(2):25-28.
    [摘要](1582) [HTML](0) [PDF 288.46 K](2745) [Cited by](139)
    摘要:
    数值天气预报方法是根据描写大气运动规律的流体力学和热力学定律(动量增加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组成闭合的方程组,然后用数学方法进行求解,得出未来天气的变化。由于我们对大气演变的规律还没有完全认识,以及数学求解上的困难,因此,通常都是针对某一具体预报问题建立相应的预报模式。
    15  国外台风研究的现况和进展
    陈联寿 丁一汇
    1973(2):16-25.
    [摘要](2858) [HTML](0) [PDF 807.16 K](3211) [Cited by](139)
    摘要:
    最近10年来,国外对台风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台风预报的实际业务也有了一些改善。虽然台风和热带气象学在探测和理论分析上的进展,目前还没有能够显著地提高预报准确率,但从长远来看,将会逐步促进台风预报业务水平的提高。根据毛主席“洋为中用”的教导,我们编译这个材料,供台风研究和预报工作中参考。
    16  世界气象中心的概况
    骆继宾
    1973(2):10-16.
    [摘要](2108) [HTML](0) [PDF 448.24 K](2967) [Cited by](139)
    摘要:
    一、世界气象中心的来由和职责世界气象中心的概念是世界气象组织在建立世界天气监视网最早的决议中提出的。按规定,它属于世界天气监视网三个组成部分(全球观测系统,全球通讯系统和全球资料加工系统)中全球资料加工系统。这个系统是由世界气象中心、区域气象中心和国家气象中心三级组成的。所谓资料加工主要是指实时资料的加工,就是将全球通讯系统所收到的各种天气报告制成各种实况图、分析图和预报图。对于历史资料的整编称为非实时资料加工。
    17  气象学的未来发展——到公元2000年的展望
    纪乃晋
    1973(2):1-10.
    [摘要](1737) [HTML](0) [PDF 729.09 K](2878) [Cited by](139)
    摘要:
    本文是英国气象局局长B.J.梅森于1970年4月15日在英国皇家气象学会会议上的主席致词。前言我愿意乐观地表示,气象学无论作为一门科学或者作为一个服务部门,在未来30年内,都将会有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其根据是因为现在有了新的工具(如人造卫星、计算机等)。但是,我们也不能低估过去30年来气象科学的进步,这个进步,为将来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
    18  一种“保墒增温剂”的试制应用
    洪世年
    1973(1):18-19.
    [摘要](1651) [HTML](0) [PDF 107.28 K](2638) [Cited by](139)
    摘要:
    世界气象组织农业气象技术委员会刊物上所介绍的几种世界上抑制农田水分蒸发与植被蒸腾的制剂,都有一定效果,但大部分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我国北京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业气象研究室与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水文研究室,在武汉化工研究所与大连油脂化工厂,利用石油副产品、植物油、树脂与高碳醇等制剂制成几种成膜物质,喷洒在土
    19  人工降水试验研究在抗旱工作中的可能作用
    1973(1):15-18.
    [摘要](1646) [HTML](0) [PDF 225.87 K](2614) [Cited by](139)
    摘要:
    人工降水是人工影响局部天气的一个主要方面,是近三十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技术,尚处于试验研究阶段。由于这一门科学技术的发展,可能从空中多获得一些降水量,这对农业生产和其他经济建设都有着重要意义,因而不少国家相继展开了这项试验研究。人工降水的原理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云是由很微小的云滴组成的,云滴的体积增长100万倍才能成为一个普通大小的雨滴。为
    20  一九七二年我国天气气候的异常概况
    1973(1):1-7.
    [摘要](1853) [HTML](0) [PDF 400.26 K](2542) [Cited by](139)
    摘要:
    一九七二年我国虽然遇到大范围的严重干旱,风、冻、雹、虫等自然灾害也很频繁,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极为不利,但在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各级党组织和革命委员会以路线斗争为纲,深入开展批修整风运动,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充分发动群众,以大寨为榜样,以人定胜天的英雄气概,同严重的干旱和其它自然灾害进行了持久顽强的斗争,经受了严重灾害的考验,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

    您是第位访问者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